漫畫《防蚊“巷戰”》 李潔/繪
我市自8月18日至8月31日,在全市城鎮范圍開展“冷巷”環境整治行動,農村范圍由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協調在“萬村清潔”行動中落實。(8月19日《湛江日報》)
連日降雨讓湛江的“隱蔽角落”暗藏蚊蟲孳生的風險,在全市城鎮范圍開展“冷巷”環境整治行動,宣告著一場精準的防蚊滅蚊“巷戰”正式打響。
何為“冷巷”?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納涼通風的巷道,而是那些藏在樓棟間隙、居民房前屋后的“夾縫”:可能是兩棟樓之間僅容一人通行的窄巷,可能是被違規圍墻圈占的閑置通道,也可能是堆放雜物、積水成洼的衛生死角。這些地方兼具“公共屬性”與“私人空間”的模糊性,久而久之成了垃圾堆積的盲區、積水滯留的洼地,更成了蚊蟲躲避消殺、安心產卵的“安樂窩”。對湛江防蚊滅蚊而言,“冷巷”不是個別存在的“小問題”,而是遍布城鎮、易被忽視的“大隱患”,更是蚊媒防控鏈條上必須守住的關鍵一環。
正因如此,這場“巷戰”必須打。一方面,它是蚊蟲孳生的溫床:違規搭建的圍墻擋住了陽光與通風,讓積水難干;堆積的雜物、廢棄的垃圾成了“天然儲水罐”,一場降雨就能孳生大批蚊幼蟲;被垃圾圍住的下水口,更是蚊蟲進出的“無障礙通道”。另一方面,“冷巷”是以往防控的盲區:相較于主干道、小區、店鋪、市場等區域,“冷巷”因“窄、偏、雜”,容易成為日常巡查的“漏網之魚”;居民往往覺得“巷子里的事與己無關”,“權責不清”也導致長期忽視管理,這正合了蚊子的意。當前湛江處于蚊媒傳染病防控關鍵期,持續降雨又加劇了積水風險,此時聚焦“冷巷”整治,正是抓住了防蚊滅蚊的關鍵,要從根源上切斷蚊蟲孳生鏈。
這場“巷戰”,該怎么打?“七步工作法”就是精準的“戰術手冊”。從“摸底數”建臺賬,避免整治“盲目出擊”;到“拆封閉”通巷道,為后續消殺掃清障礙;再到“滅成蚊”“搞‘三清’”,雙管齊下消除既有隱患;最后“常巡檢”“補短板”,用管道暗渠、防蚊網堵住反彈漏洞——每一步都緊扣“除隱患、建長效”,既解燃眉之急,也謀長遠之策。就像清理“冷巷”里的積水,不能只靠“掃一遍、沖一次”,更要修復坑洼地面、疏通排水口,讓雨水積不起來;消殺成蚊也不止“走一趟、噴一輪”,而是“滅成蚊+殺蟲卵”雙重發力,還要定期“回頭看”防止反彈。這種“精細化作戰”,正是打好這場“巷戰”的關鍵。
誰來打這場“巷戰”?防蚊“巷戰”不是某個部門的“獨角戲”,更需要每位市民的“并肩作戰”?!袄湎铩本驮诩议T口,它的干凈與否,直接關系到大家的健康。居民主動清理房前屋后堆積的雜物,倒掉樓棟間隙瓶瓶罐罐的積水,發現違規搭建堵塞巷道、巷內有長期積水,及時通過12345熱線舉報,就是為“巷戰”出一份力。過去有些“冷巷”之所以常年臟亂,正因大家抱著“事不關己”的心態,如今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得讓每個人都明白:打好打透打徹底這場防蚊滅蚊“巷戰”,人人有責!
這場針對“冷巷”的“巷戰”,看似打的是“小仗”,守護的卻是城市健康的“大局”。社區、物業、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市民參與到這場“巷戰”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