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8月16日12時,為期三個多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正式結束,湛江各大漁港千帆競發,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
8月16日正午,嘹亮的汽笛聲劃破湛江灣長空,全市約2.8萬艘漁船鳴笛啟航,向著遼闊海域進發——這場開漁盛事,不僅是漁民們“追鮮之旅”的新起點,更勾勒出湛江深耕海洋經濟、建設“海上新湛江”的生動輪廓。全域聯動的布局、文旅融合的巧思與情感交流的溫度,讓“海味”超越舌尖上的鮮美,延伸出文化的厚重、經濟的活力與情感的聯結,變得更綿長而獨具吸引力。
湛江的“海味”,在全域聯動中鋪展得更廣。作為首批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綿長的海岸線與特色海洋文化,構成了湛江的獨特稟賦。開漁節的持續舉辦,本質上是對這一稟賦的深度激活,雷州半島各大漁港合力織就一幅“各美其美”的全域圖景:主會場湛江奧體中心廣場,漁船列隊穿越湛江海灣大橋,與奧體中心、文化中心等網紅地標“同框”,千帆競發場面震撼人心;遂溪江洪漁港以“媒體+”為筆,用開漁周、產業展打通“捕撈—消費”鏈條;雷州烏石漁港讓非遺與漁港共生,疍家歌舞、蜈蚣舞為“追鮮”添了文化韻味;徐聞外羅漁港前,“鮮”的號碼牌成了專程來等開漁的游客與大海之間的約定……湛江的“海味”,不局限于某一漁港的漁獲,而是化作全域共享的體驗。游客既能在霞山特呈島赴一場“海味長桌宴”,也能在烏石漁港賞日落品石斑,更能在外羅碼頭等“第一網鮮貨”,讓“鮮美”從單點綻放變為全域流淌。
湛江的“海味”,又在文旅融合中沉淀得更深。開漁季,早已不是“漁民出海、游客圍觀”的單調場景,而是通過文旅賦能,讓“開漁”從短暫儀式變為持續的文旅體驗。對此,霞山特呈島、遂溪江洪港、雷州烏石鎮等地可謂絞盡腦汁“花式玩轉開漁”——海濱篝火音樂會點燃浪漫之夜,文創市集讓漁家元素成為可帶走的記憶,“漁趣親子樂”讓孩子感受生活在海邊的快樂……這些設計重構了“海味”的內涵——它不再只是砂煲罌罉里的“海鮮自由”,更包含特色文化中的“鮮美湛江”:醒獅“采青”的祈福、“江八鮮”展里的產業故事、音樂派對中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讓“海味”從舌尖的味覺體驗,延伸為可看、可玩、可感的文化體驗。當“等漁獲”變成“品文化、享生活”,開漁節便從“一次熱鬧”變成“長久吸引”,讓“海味”在消費熱潮與文化出圈中不斷延續。
對湛江人而言,開漁所帶出的“海味”,更是珍貴的集體記憶與情感共鳴。每當開漁季,千帆競發、魚蝦滿艙的畫面便會如約而至。到碼頭等一船剛捕撈上岸的生猛海鮮,飯桌上咬一口剛清蒸白烚的鮮甜魚蝦,勾起的不僅是“兒時的回憶”,更是“家鄉的味道”。開漁早已超越“儀式感”——從千年漁港的文化傳承,到如今的數字漁業,“靠海吃?!痹跉q月中沉淀,讓“海味”化作連接湛江人情感的紐帶。
當千帆駛向深海,湛江的“海味”也正以更綿長的姿態,滋養著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它不僅會豐富千家萬戶的餐桌,更會成為“海上新湛江”的獨特氣質,在海洋強國戰略與“百千萬工程”的推進中,持續書寫“向海而興”的新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