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縣曲界鎮龍門村近年來名聲在外,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村莊。不過,一般來說,人們知道龍門村是因為村中那片上萬畝甜蜜了舌尖的菠蘿,還有“菠蘿的海”的旖旎風光。
龍門村地處田洋火山口底部——遠古時候干瑪珥湖洼地的中央,丘山環抱,中間低凹,狀如巨大的盆地。在這個被人們稱為“金盆”的四周,環繞著“菠蘿的海”、風電場、火山口,種有不同植物的地塊猶如鋪著七彩斑斕的地毯,也似是一幅綺麗奪目的油畫;云朵在清風吹送的陽光中掠來飄去,像是仙女舞動的綢緞,在無垠的曠野旋轉、閃爍;蜿蜒起伏的山坡間有奔流不息的小溪,波光粼動,似是鳳舞龍翔……對于鐘情田園風光者來說,這里有著風車轉動的荷蘭風情,有著《詩經》里的歲月靜好,有著陶淵明筆下純凈恬美與返璞歸真的詩和遠方。
也許是鮮為人知,又也許是人們陶醉于“菠蘿的海”的璀璨如夢而忽略了另一道風景——龍門村口的那片樟樹林。
鄉間古村落,一般都有自己的風水樹。這里是村中民眾乘涼,聚會、交流、娛樂的佳地,更是心聚成河,任由鄉情鄉音的清溪恣意流淌的地方。北方村莊,一般是老槐樹或皂角樹,著名的有山西洪洞的大槐樹,民間至今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鴉窩。”南方村莊,一般是榕樹或木棉樹,著名的是新會和福州的榕樹。新會的榕樹,被大作家巴金寫成了“小鳥天堂”;福州的榕樹,在一篇《讓榕樹造福榕城》文中這樣贊譽:“榕樹是福州的市樹,千百年來與福州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它枝繁葉茂,蒼勁挺拔,蔭澤后人,造福一方,在調節氣候、綠化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又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多么貧瘠的土地,乃至亂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盤根錯節,傲首云天,象征著不屈不撓的福州人精神。”
龍門村300多棵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樟樹,不僅入眼、入畫、入詩,而且有著悠遠的民間傳說和當下五彩繽紛的故事。
龍門村的民間傳說,是樟樹的傳說。有一傳說,說在清末時期,龍門村一對夫妻曾為一只受傷的仙鶴治療,并在古樟樹下放飛了仙鶴。而后幾天就長出了許多樟樹,夫妻兩人細心照料,從此以后這對夫妻的家境逐年殷實,日子過得美滿滋潤,兒孫滿堂。因此樟樹被視為“幸福樹”“和諧樹”,受到村民世代的悉心保護。
又有一傳說,說天上的嫦娥耐不住宮中寂寞,與玉兔私下人間,來到龍門村的青山綠水嬉戲。剛巧,嫦娥的香包掉在了溪邊,一只老鷹嗅到了香氣,叼起香包往來飛旋,頓時,溪邊一帶芳香四溢,然后就有了這片枝繁葉茂的樟樹林。
龍門村當下的故事,是龍門人醞釀甜蜜,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龍門村人口2800多人,以種植菠蘿、甘蔗為主。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過程中,龍門村將“菠蘿的海”、風電場、火山口和村中的樟樹林,聯合構造成獨特的風景線,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同時,龍門村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生活實際升級改造了村道旁的水溝、菜市場,陸續興建起公園、詩畫長廊、觀景亭、假山龍噴泉等文體活動場所,多次舉辦“萬家菠蘿宴”和“徐聞馬拉松賽”活動,為全國各地的跑友和游客提供舌尖上的甜蜜體驗。
龍門村因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新農村建設中不斷展現活力四射的、美麗怡人的新面貌,被評為“湛江最美鄉村”、“美麗鄉村”和“廣東省文明示范村”。
我行走在枝葉繁茂、綠意盎然的樟樹下,我覺得詩意正濃的身影里,每一片顫動的葉子都在訴說著鄉村歲月的日新月異。雖然這時候菠蘿尚未成熟,但果不醉人人自醉,離開的時候,油然而生的不舍之情在我心底氤氳著,升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