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在吳川市吳陽鎮橋頭村委會朝陽村采訪時了解到,該村有山楝樹、酸豆樹、鵲腎樹三株百年古樹,樹齡最大的是一株兩百多年的酸豆樹,這些百年古樹見證了村莊的歷史變遷,也成為發展鄉村文旅、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多年來,朝陽村采取積極措施,悉心保護這些百年古樹,留住綠美鄉愁記憶。
朝陽村150年樹齡的山楝樹。
朝陽村地處吳陽鎮西南部,村莊始建于清康熙年代,現有人口500余人。鑒江支流自村西北方向流去,該村土地大部分為鑒江沖積平原,其余土地為土坡林地。走訪朝陽村探尋古樹名木,只見這些蔥蘢勁秀的古樹昂首矗立,它們樹冠重疊、枝柯交錯。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在古樹里灑下斑駁光影,風吹葉動間綠意融融。該村的山楝樹、酸豆樹、鵲腎樹三株百年古樹,樹身上均已掛上獨屬的“身份證”,銘牌上注明古樹編號、科屬、樹齡及古樹介紹等,上面還附著二維碼,打開手機掃一掃就可了解古樹的“前世今生”,比如百年古樹山楝樹,詳細介紹樹齡“150年”,科屬“楝科—山楝屬”,以及“常綠喬木,奇數羽狀復葉,葉片基部常偏斜;可作造林綠化樹種,種子油可制肥皂和潤滑油……”等內容。
說起山楝樹、酸豆樹、鵲腎樹等百年古樹,朝陽村的村民們無比敬畏,在歲月長河中,它們早已融入當地人的血脈里,承載著他們的鄉愁情思。“我小時候,樹干就這么粗,現在還是這樣。”村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告訴記者,每到夏天,人們就喜歡在這些古樹下乘涼,對當地人而言,村中古樹不但是村里的一道美麗風景,也是人們故鄉記憶的一部分。
朝陽村古樹鵲腎樹與一株榕樹緊緊相擁。
“我們村群眾對古樹名木懷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家從小就在這些古老的樹木下玩耍、成長。”朝陽村“池珍堂”農耕文化館館長許志勤對記者說,古樹名木是朝陽村的寶貴資源,現在村里有三株一百到兩百多年的古樹,一株古樹是山楝樹,樹齡150多年,山楝樹果子有著豐富的藥用價值,主要功效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和通痹作用,樹干堅硬,紋理密致,可作建筑、造船等用材料。另一株是酸豆樹,樹齡200余年,酸豆樹是一種珍貴樹木,它全身都是寶,含有高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嫩葉和果實都可以食用,且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它的壽命可達到一千年以上,故稱為長壽樹,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還有一株是鵲腎樹,也有100多年樹齡,與一株榕樹緊緊擁抱在一起生長,形成了天然的兩樹合一,故村民稱它為“姻緣樹”、“情侶樹”及“夫妻樹”,象征心心相印,甜甜蜜蜜,愛情忠貞不渝。
朝陽村這些古樹不僅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也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多年來,朝陽村干部群眾精心守護著村中古樹,傳承著綠美鄉愁記憶。為了加強古樹保護,村里不定期對古樹進行去除枯枝、清理樹根雜物、防治病蟲害等。村里鋪建道路或村民建房,也都會為古樹讓道。“古樹是我們的‘綠色古董’、‘活文物’,也是我們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古樹名木也是在呵護綠色文化遺產,也能更好地延續鄉愁和記憶。”許志勤表示,今后,朝陽村要繼續強化古樹保護,將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綠美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結合村中的“池珍堂”農耕文化館、清代古井等文旅景點,積極打造鄉村農文旅項目,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吸引力,為“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