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遂溪縣召開廣東·遂溪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二屆甘薯文化周活動推進會,對活動籌備工作各個細節再安排再部署。(據3月18日《湛江日報》)
文化搭臺,產業唱戲,這次活動將增強遂溪甘薯知名度美譽度,吸引各界投資,聚力發展甘薯產業,帶動群眾增產增收,提振縣域經濟。當下科技與產業融合成為亮點,需要加大這方面投入力度,才能開創特色產業現代化發展新局面。
對接有實力的科研機構,通過育種、栽培、施肥等管護過程,結合當地土壤、氣候、環保等因素,分析遂溪甘薯特色譜系,特別要深入到甘薯的微觀領域,把握特色營養元素種類、含量和結構等,對比其他地方甘薯品種,定位優勢所在,利用視頻、圖片和實物等方式,采取規范的科普模式,展現給社會各界,提升遂溪甘薯的“科技顏值”,增強營養價值的可信度,讓甘薯產業化發展具有科研基礎,也為甘薯高質量發展大會和文化周活動提供堅實支撐。
挖掘展示歷史元素。遂溪甘薯主要源自港門、草潭和北坡等地規模化種植,一些大戶把甘薯賣到全國各地,港門鎮成為甘薯集中交易場所。要深入到鎮村農戶和種養大戶,尋根究底,挖掘甘薯產業發展重要節點,找到種植、交易、運輸、存儲、加工等關鍵環節重要人物,選取有代表性的活動音視頻記錄和產品圖片,配合產業多元化發展趨向,展示遂溪甘薯產業發展脈絡,讓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時空更加廣闊。
提升引導價值,既要展示甘薯特色產業的推廣空間,尤其是品種推廣、科技支持、產品流通等方面富余的支持力,還要兼顧其他特色產業,比如圣女果、沃柑、紅橙、金鯧魚、生蠔等產業發展,讓與會者立足當下、看到未來,對發展特色產業腳下有路子、手中有方法、心中有力量,才會甘愿投資、投產和融入特色產業發展,不僅某種特色產業可為,還有更多特色產業可開發,如此才能讓甘薯產業發展大會發揮產業示范推廣作用,豐富特色產業文化。
甘薯產業未來走向,要不斷提供現代科技支撐,讓特色產業立足現有生態環境,持續發展長盛不衰。這是當下各界的關注點。工業化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深化,服務業加快轉型升級,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也進行了更多制約。包括甘薯在內的特色產業發展,要適應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在生態保護、水土治理、品牌推廣、品質提升、科技研發等方面,與周邊城市有效聯動,形成協同發展合力,方能加快特色產業和文化的外向型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