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近年來,湛江持續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傳統產業蝶變向“新”,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月6日《湛江日報》)
2月6日《湛江日報》以一個跨版的篇幅,展現了近年來我市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做法、亮點,其中提到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有一句很形象的話——“老樹發新芽”。
“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相較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新興及未來產業領域,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座,也是我國制造業發展長期以來的基本盤。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應代表忽視、舍棄傳統產業,除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與數字經濟外,如何讓傳統產業這棵“老樹”在新賽道上、新支撐下“發新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高質量發展必答題。
從報道來看,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的幾個新招,值得關注。
依靠科技創新鍛長板。靠海而生、因海而興,湛江漁業歷史悠久,曾依賴近海捕撈與粗放養殖,面臨不少難題。為改變這一現狀,湛江借助數字技術,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養殖環境的精準監測和調控。全球首創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湛江灣1號”開工建造、全潛懸浮定深柱穩式綜合試驗養殖平臺“海塔1號”下水在即……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水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使湛江水產總產量連續2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更推動漁業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讓傳統的漁業在科技助力下重煥生機、鍛造長板。實踐證明,依靠科技創新鍛長板,促進產業向“新”而行,才能集聚發展新優勢,穩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發力產業集群延鏈條。遂溪食品加工業邁向“百億級”大關,踏出了飛躍的一步。而其“逆襲”的背后,是產業集聚的成效。過去,遂溪食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分布散,缺乏市場競爭力。近年來,遂溪積極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傳統食品加工業集鏈成群,繼而走向高端化、綠色化。“遂溪入選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健康生態食品產業集群成為粵西唯一入選的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便是成功轉型范例。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讓傳統產業重煥生機,需要摒棄粗放式發展,遂溪食品加工業的“新芽”萌發于集群之中,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未來的“鏈式改造”,更是令人期待。
聚焦落差短板挖潛能。“落差”就是“勢能”,“短板”就是“空間”。技術瓶頸是橫亙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面前的一座大山。盡管部分龍頭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上已有所建樹甚至領跑業界,但對于眾多中小企業而言,技術創新能力薄弱依然是突出問題。一方面,研發投入不足限制了技術突破的速度。許多企業因資金有限,導致在新技術、新工藝的探索上舉步維艱。另一方面,技術人才的匱乏使得企業即使有技術創新的意愿,也缺乏實施的能力。在一些傳統行業,掌握前沿技術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企業內部技術團隊的整體水平難以滿足產業升級的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才有打贏“翻身仗”的機會。
只有落后的思想,沒有落后的產業。傳統產業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也可以是創新變革的“主戰場”。推動更多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方能換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片綠意涌動、生機無限。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