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灣實驗室。
推動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如何解決技術難題,推動傳統生產力躍升為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坡頭區充分利用湛江灣實驗室省實驗室優勢,探索“實驗室+平臺公司”模式,聚集湛江灣實驗室和龍頭企業打造海洋牧場創新聯合體,在研發轉化、招商引資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發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的“四鏈”融合,構建高水平海洋產業發展格局。
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實驗室+平臺公司” 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成功研發“恒燚一號”“湛江灣1號”“海塔1號”等深遠海養殖平臺,攜手中海油、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南油集團、廣東省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和企業共同發展深遠海養殖,為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設計開發“深藍2號”系列養殖平臺、為珠海九洲集團設計開發“九洲1號”養殖平臺……湛江灣實驗室以雄厚的技術力量支撐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深遠海。
為做好產學研深度融合,坡頭區出臺《關于支持湛江高新區海東園區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試行)》,全面發揮湛江灣實驗室海洋科技整合平臺優勢,推動海洋牧場市場主體集聚,聚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新高地。
坡頭區強調,“湛江灣實驗室是區內企業的研發中心,區內企業是實驗室的市場部”,實驗室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向實驗室反饋行業最新的發展方向,兩者相互服務,有利于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據湛江灣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湛江灣實驗室為核心,聯合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龍頭企業,打造海洋牧場創新聯合體(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重點構建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鏈,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目前,湛江灣實驗室技術入股5家企業,依托產業做科研,把科研落在產業上,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以“平臺共用、技術共享、市場共營”形式,湛江灣實驗室將聯合體共建效能延伸到更多企業,撬動更多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成湛江市首個海洋產業孵化器,為初創型海洋科技企業提供辦公空間、研發支持、市場推廣、投融資對接等一站式服務,推動初創企業“入室孵化”,一批合作項目在此“集結”,目前已吸引13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累計注冊資金超過8.6億元。
此外,湛江灣實驗室還通過科技成果對接會,對接多家海洋科技企業的產業技術需求、意向合作項目,推動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的合作,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產學研用實踐平臺,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20多名專家研究助力官渡生蠔、南三青蟹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湛江灣實驗室內展覽廳一角。
“前室后廠” 提升招商引資質效
今年4月,廣東最大海上養殖平臺“恒燚一號”下水投產,全球首創全海域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湛江灣一號”開工建造,養殖網箱智能感知監控系統開展“百箱監測”計劃、無人駕駛自動投喂船通過海試……世代撒網的漁場,由于精準投喂、智能控制、遠程監測等智慧漁業養殖技術的加持,將加快傳統水產養殖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轉型升級。是否擁有重大創新平臺,成為越來越多項目簽約落戶看重的因素。
坡頭區依托湛江灣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利用“實驗室+平臺公司”疊加優勢,打造“前室后廠”產業格局,圍繞海工裝備、海洋油氣工程、海洋漁業等領域發力招商。
近年來,坡頭區引進藍水海洋漁業裝備制造基地項目落戶湛江(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婆港嶺片區,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25億元;引進江蘇海力海工裝備項目落地湛江(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南三藍田片區,項目投資額達32億元;引入湛江區域數智化倉儲中心及油田泥漿中心落戶湛江(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南油片區,項目總投資1.3億元;加快推進建設南油海上油氣生產支持基地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18億元。
坡頭區還深化廣州市荔灣·湛江市坡頭(高新區海東園區)對口幫扶,探索建立“反向飛地”基地,在嶺南V谷科技園、1906科技園、珠江鋼琴創夢園掛牌設立飛地平臺,推動產業招商和轉移的無縫對接,實現產業“孵化在荔灣,轉化在坡頭”。
市民通過展廳數字化瀏覽相關信息。
“創新資源+資金” 賦能產業升級
淺綠色葡萄狀的海葡萄、像打濕雞毛的擬雞毛菜、紫紅色的紅毛菜……在藻類實驗室,實驗員向記者展示培養中的海藻。
“藻類的用處很多,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海葡萄,它除了具有食用價值外,它的提取物還可以用來制作化妝品。”實驗員介紹,湛江灣實驗室目前在探索“蠔藻混養”模式,利用藻類喜浪的特點和凈化海水的能力搭配生蠔養殖,能充分利用養殖空間,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依托“實驗室+平臺公司”聯合體,坡頭區推進人才智庫建設,組建10個研究團隊、2個研究中心,成功打造一批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科研團隊。湛江灣實驗室成立湛江海洋產業創新中心、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專項平臺,2024年助力廣東生蠔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獲得上級配套資金支持2億元,“廣福1號”湛江紅新品種苗種通過驗收;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牡蠣產業高峰論壇暨湛江蠔與水產養殖產業高質量研討會,編制“湛江·金鯧魚指數”塑造行業風向標,建成湛江市首個區域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300余項科技成果實現“顆粒歸倉”,海洋科技資源整合共享平臺進一步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坡頭區探索“入室學者,進校專家,惠企智庫”人才資源共享共用模式,178名高層次人才在實驗室、高校及平臺公司間多向共用,實現“雙聘”“多聘”,充分利用人才這一創新第一資源。
產業基金對促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為推動“基金+產業”深度融合,坡頭區組建湛江市高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功打造粵西地區縣(市、區)首家AA+投融資平臺,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撐。
啟動海洋科創基金,推動湛江高新區海東園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舉辦2023年產業投融資對接會和項目融資政銀企對接會,12家銀行機構擬對藍水項目等7個產業項目授信38.81億元,推動產業與金融有效融合。今年4月,廣東湛江海洋牧場產業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啟動,總規模50億元,首期認繳規模10.02億元,實現廣東省海洋牧場產業基金“零的突破”。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