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8時許,寒露節氣不寒,赤坎區海棠路、霞山區建設街道已是一片沸騰。
粗大的老樹枝橫亙路面,斷枝與殘葉混雜,臺風“麥德姆”攜狂風暴雨在這里留下滿地狼藉。一群身穿紅馬甲的湛江選調生正在奮力清理倒伏樹木,電鋸轟鳴聲、卡車機鳴聲、殘枝刮地聲此起彼伏。
狂風暴雨中,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災后重建時,他們是最暖的“貼心人”——在十月這個別樣的“雙節”,全市260多名選調生從假日模式切換為臨戰狀態,組成11支突擊隊,在危難險重處彰顯青年干部的硬核擔當,用實際行動書寫堅毅、堅韌、堅強的青春答卷。
“青”力而為
清障一線綻放青春力量
電鋸聲轟鳴不絕于耳,運輸車有序往來,斷枝碎葉在灼熱的陽光下紛揚舞動。選調生正以火熱的干勁,在臺風過后的清障一線筑起一道熱火朝天的“青春堤壩”。
盡管大多素未謀面,他們卻在分工協作中迅速凝聚成親密無間的整體,現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有人手持電鋸精準切割粗壯枝干,有人合力拖拽斷枝裝車轉運,有人清理路面殘葉……一抹抹躍動的“紅馬甲”,在斷木殘葉間交織出一幅爭分奪秒、秩序井然的搶通畫面。
他們的干勁如星星之火,迅速點燃了周邊居民重建家園的熱情。起初是幾位沿街商鋪的店主拿著掃帚出來幫忙清掃落葉碎枝;隨后,更多的居民從家中走出,自發地匯入這片清障隊伍中。隊伍在不斷壯大,從選調生們的“沖鋒上陣”變成了干群攜手的“并肩作戰”。就在這時,一位群眾突然播放起《我和我的祖國》,那熟悉而深情的節奏在堆積的枝葉間流淌,在忙碌的紅色馬甲間穿梭,現場升起一股加溫鼓勁的熱情。
在海棠路,選調生楊光意始終沖鋒在前。這位土生土長的“老湛江”對肆虐的臺風并不陌生,只見他淡定地手起刀落,粗壯的樹干應聲斷裂,動作干凈利落。“上午來到街道時,滿目狼藉令人震驚,”他抹了把汗說道,“但經過大家一天奮戰,道路逐漸重現原貌,我尤其被大家同心協力的精神深深感動。”
清障隊伍中,選調生謝詩瑤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這位去年才來到湛江的姑娘首次直面強臺風考驗,卻毫不示弱地承擔起繁重任務,一刻不停地埋頭搬運斷枝。“駐村期間經常參與道路清理工作和村居整治工作,算是熟門熟路了。”她表示,現場所有人團結一心清理災痕的場景,正傳遞著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心。
作為“新湛江人”的選調生金浩晨,今年剛踏上這片熱土就投入這場特殊的“實戰”。盡管缺乏重型機械,他仍一次次攀上卡車承接樹枝。“需要我們的時候,隨叫隨到,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他攤開磨出水泡的雙手感慨,“大家沒有電鋸就掄起砍刀,沒有工具就徒手搬運,這種拼勁讓我深受觸動。”
在霞山區建設街道遠洋社區,選調生吳沖在人力緊缺時主動請纓躍上卡車,在車廂中承接枝杈鋒利的斷枝。“平時常被教導要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此刻正是踐行之時。”更讓他觸動的是社區黨支部書記對現場每處隱患點了如指掌,現場指揮調度安排條理清晰,確保全員高效運轉。“回崗之后我也要把這種工作能力帶回去。”
“這些年輕人真是不簡單,有知識,還能吃苦,為我們打通了回家的路、安全的路!”在海棠路段,一位群眾買來一袋水塞給選調生們,便悄悄溜進了人群中。
據悉,湛江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共組建11支選調生突擊隊,先后選派選調生260多人910多人次下沉街頭巷尾,參與臺風防御、救災復產等工作,集中力量攻堅重點任務。
聞“風”而動
筑牢防風防汛安全網
無論風前風后,湛江選調生都奮斗在抗風一線。“臺風‘麥德姆’將要來臨,務必做好防御準備!”在接到防臺風通知后,不少選調生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收拾行囊,驅車趕回駐地。
在吳川市塘?鎮塘下村,選調生吳琪琪對工作部署會上村黨支部書記的那句話記憶猶新:“風雨來臨前,人必須先動”。10月4日下午,圍繞“隱患排查”“人員轉移”和“防臺風宣傳”三項重點,她和村干部走遍了塘下村的每一個角落。
轉移特殊群體人員是防臺風的重要環節。在經開區東山街道鄉,16名特殊群體人員需要緊急轉移,他們中既有行動不便的老人,也有獨居的殘疾人。
“阿婆,臺風要來了,您家這房子不安全,跟我們去村委會住,那里有吃有喝,還安全。”在轉移一位獨居老人時,老人起初有些抵觸。選調生謝明觀一邊耐心安撫,一邊掏出手機講解臺風的預測路徑圖,還幫她加固家中不牢固的雞籠。看到選調生們真心實意地為自己著想,老人終于同意轉移。
在遂溪縣江洪鎮北草村,選調生林建斌與村“兩委”干部聞“風”而動,對轄區內4家企業、40戶水產養殖戶、8處在建工地進行了全覆蓋巡查,逐一下達停工撤離通知。針對部分養殖戶擔心魚塘受損、建筑工隊顧慮工期延誤等問題,他們現場研判,協助固定設施、疏通排水,確保所有人員應轉盡轉。
向“險”而行
奮戰搶險救災第一線
10月5日,臺風“麥德姆”攜狂風暴雨洶洶來襲,所過之處,樹木倒伏、積水內澇、險情頻發。
“大家過來搭把手,先把這棵斷樹移到路邊,不要擋住道路!”在赤坎區,選調生邱麗諭從臺風登陸前就堅守崗位,5日晚臺風過境后迅速集結隊伍,帶隊排查轄區主次干道,確保第一時間清理出主干道。
在椹川大道北、觀海北路、體育北路等地,大量倒伏的樹木和斷枝雜物嚴重阻礙交通。選調生袁睿、陳秋艷、肖泓等與志愿者一起,手持油鋸、砍刀、鐵鍬,投入到緊張的清理工作中。汗水與雨水浸透了衣背,手掌磨出了水泡,但他們一刻不停,只為盡快“搶”通一條條交通要道。
看著主干道恢復暢通,選調生袁睿抹了把汗笑道:“守護好大家的團圓節,這就是對群眾最實在的中秋祝福。”
在雷州市東里鎮六格劉宅村,驚險一幕正在上演。一民房屋頂磚瓦被吹飛、漏空,屋內兩名老人身陷險境,其中一人癱瘓行動不便。選調生吳啟帥與村“兩委”干部巡查發現險情后,立即行動——取擔架、聯系安全住房、拿防水布臨時擋雨。
眾人合力將老人抬上擔架,在狂風暴雨中小心轉移至200米外的安全房屋。事后,吳啟帥又與村干部返回受損房屋遮蓋屋頂,轉移屋內貴重物品,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財產損失。
在坡頭區乾塘鎮三合村,選調生黃沾胡發動群眾20人次,清理倒塌樹木等障礙10余處。
同樣的擔當也閃耀在廉江市雅塘鎮陀村。臺風過后,廉江市雅塘鎮陀村滿目瘡痍。選調生賴曉琳挺身而出,帶領村民晝夜奮戰,清理斷枝、移走屋頂大樹,全力打通生命通道。她的行動點燃了眾人信心,大家紛紛加入,匯聚成強大的“陀村力量”,在風雨中筑起堅實的責任堤壩。
信息暢通是指揮調度的生命線。在赤坎區應急指揮中心值守的選調生唐鴻奇,每小時調度各村居災情,充當信息樞紐。當他接到體育南路主干道因多處樹木倒伏導致交通堵塞的報告后,立即協調城綜、環衛等專業力量火速前往處置。
在他的高效溝通與協調下,赤坎區累計清理倒伏樹木150余棵、清理道路障礙210余處、疏通積水路段20余處,確保了應急處置指令傳達“零延遲”,問題解決“不過夜”。
迎難而上
助力家園重建暖人心
10月6日清晨,臺風威力逐漸減弱,但湛江選調生們的工作并未停歇。他們顧不上休息,迅速從“守護者”變身“建設者”,用年輕的臂膀扛起災后重建的重任。
在麻章區湖光鎮鹿渚村,選調生許慶春千方百計克服停電、停水、停網等困難,積極參與災情排查與損失統計,同心協力清理路邊倒伏樹木、坍塌房屋,以實際行動推進災后復工復產。
遂溪縣草潭鎮是漁業大鎮,臺風對停泊在漁港的漁船造成損害。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漁民存在“追風尾”搶出海的心理。選調生楊嘉輝轉身又投入海上安全防線的工作中,與村“兩委”干部組成巡查組,對草潭漁港碼頭上停靠的30余艘轄區漁船進行逐一排查登記。
“阿叔,預警還沒完全解除,再著急也不能拿生命開玩笑啊!”在排查的同時,選調生更是充當起“安全宣傳員”和“勸導員”。在他們的努力下,整個預警期間,草潭漁港未發生一起漁民私自強行出海作業的事件。
“大伯,咱們有水產養殖保險托底,屆時我幫您跟進處理”,臺風過后,在徐聞縣新寮鎮后海村,選調生許乘舟挽起褲腿走到農戶蝦塘,看著蝦塘遮陽棚全部掀翻、增氧設備所剩無幾,他無比揪心。原來,臺風生成后,許乘舟果斷取消休假,從江蘇溧陽趕回徐聞投身防風一線。風勢稍歇,他立即投入復產,深入水產養殖戶摸排登記水產損失,在一線踐行著選調生的初心使命。
風雨礪初心,使命擔在肩。從災前預警、隱患排查、安全管控、人員轉移,到災時值班、災后救援、清障復產,湛江的選調生們仍忙碌在災后重建的一線。
“選調生不是基層的‘過客’,而是群眾的‘家人’——這是選調生的共同心聲,也是組織對選調生的要求,唯有俯下身子、用心傾聽,才能把政策溫度送到群眾心坎上。”湛江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的日子里,這批經過風雨淬煉的年輕干部,必將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以堅毅、堅韌、堅強的精神品格,為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