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魯迅誕辰144周年,巧合的是,9月16日,湛江科技學院弟子來采訪,問題之一:現在年輕人在網上刷到魯迅名言,會說“原來早被他說透了”,您覺得魯迅精神里最戳當代年輕人的點是什么?
答曰:魯迅精神里要緊的一點就是:不能用串戲的方法來哄騙。網上的“魯迅名言”十之八九是假的或錯的。謂予不信,試看點擊量最大、滿屏都是幾條——
一、魯迅在《華蓋集》里寫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人周圍都是垃圾,那么只有兩種可能,要么這個人是撿垃圾的,要么這個人就是個垃圾!老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如果你看不清楚,那就看看他周圍的人是什么樣?!贝穑呼斞笡]有寫過!《華蓋集》本人講了幾十年,練書法的時候全抄過,沒有這段話。而且撿垃圾的人與垃圾怎么能“群”到一起?魯迅會說如此低水平的話?
二、“貪安穩就沒有自由,想要自由就得歷些危險。”——魯迅的演講《在香港青年會講》。答:《魯迅全集》里沒有這個題目,在香港演講題目是兩篇:《無聲的中國》和《老調子已經唱完》,引用的話來自后者。而且,原話是“要自由就總要歷些危險”。
三、“我的確時時解刨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刨我自己。”——魯迅的《雜文集》。答:“解剖”都沒有寫對,魯迅也沒有《雜文集》。原話是:“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我自己,……”出處為《墳·寫在<墳>后面》。
四、“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薄斞傅摹妒拦嗜丁?。答:文字對,標題錯。魯迅是《世故三昧》(昧著良心的“昧”),不是“味”。
五、“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魯迅的《且介亭雜文附集·半夏小集》。答:《且介亭雜文》沒有“附集”,是《且介亭雜文末編》才有“附集”。“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也是編的。原話是:“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p>
看看如今的網絡,不僅是“魯迅說”,還有“楊絳說”“張愛玲說”等等,多半也是要吸引流量的自媒體的“再創作”,因為這些名字能夠引發大家點擊的興趣,“流量經濟”隨之而來。
所以,學習魯迅首先要回到原著本身,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語錄”,以免以訛傳訛,謬種流傳。9月8日,國家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修改重點就是強化網絡安全法律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對于“民族魂”魯迅的言論任意編造與篡改,說輕了是文盲的褻瀆,說重了唯利是圖而罔顧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