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外交部原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微博上以文字和視頻的形式轉發分享湛江坡頭鷺洲大橋的美景。(據9月21日《湛江日報》)
一幅由湛藍海天、蔥郁紅樹林、靈動白鷺與宏偉大橋交織而成的半島生態和諧美景,經外交部趙立堅個人微博發布后,瞬間在網絡空間掀起熱烈反響,評論區里滿是網友對這份自然與人文交融之美的贊嘆,更有不少人追問“這是哪里”,渴望探尋這片美景的具體坐標。
這是一次美景分享與點贊互動,更是一場關于生態價值、發展理念的社會共識凝聚。趙立堅的微博,如一扇面向全國的“風景窗”,不僅讓湛江這顆南海之濱的“生態明珠”走進大眾視野,更讓更多人透過畫面感受到這座城市對自然的敬畏與守護。有網友留言“原來國內還有這樣的生態寶地,一定要去看看”,也有人感慨“看到白鷺自在飛翔,就知道這里的生態環境有多好”。這些真摯的互動背后,折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態、秀麗風光的共同向往——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愈發渴望逃離喧囂、親近自然,在綠水青山中找尋心靈的慰藉,而湛江鷺洲大橋的美景,精準擊中了這份普遍的心理需求,引發強烈情感共鳴。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份“點贊”更是對生態保護成果的高度認可。白鷺被譽為檢驗生態質量的“活標尺”,它們能在鷺洲大橋附近的紅樹林間翩躚起舞、繁衍生息,正是湛江多年來深耕“紅樹林之城”建設的顯著成效。鮮為人知的是,鷺洲大橋在規劃建設之初,便將生態保護置于優先位置:設計團隊反復優化方案,主動避讓沿岸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創新采用“建管養一體化”理念,在施工中嚴格控制揚塵、噪音與污水排放,甚至專門為鳥類遷徙預留“生態通道”。這種“寧繞百米路,不損一棵樹”的堅持,讓大橋建設與紅樹林保護實現了和諧共生,既保障了交通動脈的暢通,又守住了這片脆弱的生態屏障。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份凝聚起來的共識,正轉化為推動地方發展的強大動力。湛江當地網友自發化身“文旅推薦官”,在評論區熱情分享“湛江不僅有鷺洲大橋,還有金沙灣、湖光巖,海鮮更是一絕”,主動邀請各地網友實地感受家鄉的美景與美食。這種自發的推薦,不僅有效提升了湛江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更吸引了大批游客將湛江列入旅行清單,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湛江的實踐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如何在發展基礎設施、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守護生態底線,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湛江的探索為更多地方探索綠色發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參考。
趙立堅微博分享湛江鷺洲大橋美景,是對一處風景的點贊,更是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議題上,凝聚起跨越地域與身份的社會共識。這份共識,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集體期許。期待這份共識能催生更多實際行動,讓每個人都能共享美好生態與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