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趙立堅微博曬湛江鷺洲大橋美景,白鷺與大橋共舞,網友直呼“想出發”。(據9月21日《湛江日報》)
當鷺洲大橋的晨景與“愿君如白鷺,從容起落,風雨不驚”的寄語相連,這幅“橋臥碧波、鷺舞晴空”的畫面便不再只是單純的風景記錄。白鷺與大橋共舞的畫面,成了連接自然生態與城市品格的紐帶,那句溫潤寄語更像一把鑰匙,解鎖了湛江在發展與保護之間“從容前行”的深層密碼。
白鷺的“從容起落”,源于湛江生態環境的美好。作為生態質量的“活標尺”,白鷺對棲息地的選擇向來嚴苛,而鷺洲大橋畔“千鷺齊飛”的景象,正是對湛江“紅樹林之城”建設最直接的認可。從項目規劃之初便將紅樹林保護列為“第一選項”,主動調整橋位避讓沿岸紅樹林保護區,到通車后維系“海天—紅樹—白鷺”的和諧共生,湛江沒有為了交通提速而犧牲生態底色。這種“寧慢三分、不損一林”的堅守,讓大橋不僅是跨越水域的通道,更是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的見證。
那句“從容起落,風雨不驚”的寄語,更暗合了湛江破解發展難題的實踐邏輯。南三島曾因交通閉塞,坐擁秀美濱海資源卻“養在深閨”,這是許多沿??h域面臨的共性困境。鷺洲大橋的通車,將出入海島的時間從45分鐘壓縮至15分鐘,更接入粵西高速與空港網絡,為濱海旅游和“百千萬工程”注入動能。但這份“提速”并非急功近利的冒進:它以“鷺洲”為名致敬自然,以生態優先理念規劃建設,讓交通升級與生態保護、文旅開發形成良性循環。這種發展節奏,恰如白鷺起落間的沉穩——不疾不徐,卻精準打通了發展的堵點。這,便是一座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從容”。
這份“從容”,更應融入南三文旅IP的打造,塑造具有辨識度的城市品格。南三島舊稱“鷺洲”,本身就自帶“鳥類天堂”的生態基因;鷺洲大橋“避讓紅樹林、守護白鷺棲息地”的建設理念,更讓“千鷺齊飛”成為出圈的新名片。相較于其他海島的“網紅打卡”“刺激體驗”,南三要好好接住這波流量,錨定差異化打出“反快節奏”:以白鷺“不急不躁、起落有度”的習性,對應現代人“逃離內卷、尋找從容”的精神需求,打造“從容島”的IP。本地網友“推薦官”的熱情,更可轉化為IP活力——讓品海鮮、看白鷺的體驗,與“從容生活”的敘事深度綁定。比如,推出“鷺洲晨醒”體驗,等風來、等潮起、等鷺飛;傍晚設“鷺歸茶會”,全面上新“不趕時間”的松弛感。
從白鷺的“從容起落”,到發展的“從容破題”,再到IP的“從容出圈”,湛江的從容從未局限于一處風景、一座橋。它是生態保護中的久久為功,是“城長”過程中的謀定后動,是文旅開發中的量身打造。這份從容,正是這座濱海之城的魅力所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