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湛江千村達人小紅書培訓活動進入收官日。特邀小紅書種草學講師廖獎語為近百名本地達人帶來《小紅書爆款筆記實操拆解》專題課程,緊扣平臺最新趨勢,從爆款文案類型、圖文筆記結構、故事化創作方法到高轉化文案技巧,系統傳授“打造吸睛筆記”的方法,助力鄉村內容創作者突破流量瓶頸,提升內容質量與轉化效能。
培訓活動現場。記者 陳振園 白迪文 攝
培訓活動現場。記者 陳振園 白迪文 攝
短短兩天,本地達人收獲滿滿“干貨”,全方位提升講好湛江故事、服務“百千萬工程”的能力。
借中秋國慶“解鎖”本地特色新流量
“做自媒體四五年,終于摸到了門道!”湛江自媒體博主袁清清難掩興奮。她長期深耕小紅書與抖音,專注于種草類內容創作,但也一度被“流量密碼”困擾,發布時間全憑經驗,數據波動大,圖文質量停留在“能用就行”,難以吸引年輕用戶。
“不過今天上了這堂課真的收獲很大!”袁清清表示,課程不僅讓她清楚了不同平臺、不同類型內容的最佳發布時間,還學到了提升圖文質感的實操技巧。她計劃接下來重點打磨小紅書筆記,從選題策劃到圖文呈現實現全程精細化,做出讓用戶“一眼想點、看完想互動”的優質內容。
“中秋和國慶即將到來,這兩個節點對湛江本地內容創作特別有潛力。我打算圍繞湛江特色策劃主題內容,比如本地的中秋月餅、國慶必吃的特色小吃,再結合湛江旅游環境,打造更接地氣的種草內容,既為本地人提供新視角,也吸引外地游客前來打卡。”袁清清說。
讓紅土文化通過短視頻“活”起來
自媒體博主陳迪夫專注創作湛江紅土文化系列短視頻,常以老街巷、歷史建筑為鏡頭主角,講述老故事、傳遞本土溫度。他告訴記者,隨著年輕人鄉土情懷的復蘇,這類題材慢慢被越來越多人喜歡,評論區常能看到粉絲說“原來湛江還有這樣的故事”“講得很親切”,甚至不少外地游客留言說“因為這些視頻更想來湛江看看”。
“看到大家這么認可,我更堅定了堅持下去的決心。”陳迪夫說,要把更多湛江的歷史、更多本土文化的細節,講給外來游客聽,也講給本地年輕人聽,讓他們知道“原來我們的家鄉有這么多值得驕傲的東西”。
做自媒體這幾年陳迪夫也遇到過難題,例如發的視頻偶爾會被平臺限流、不太懂怎么利用平臺規則和優勢、拍了內容卻效果一般,只能干著急。“這次培訓解了燃眉之急,不僅給了我一個系統學習的機會,還能和其他創作者交流,學會了更多的敘事技巧、拍攝手法。講好本土文化也需要方法,要把內容做得更精致、更完美。”陳迪夫說。
陳迪夫規劃下一步深入挖掘赤坎老街的故事、傳統手工藝傳承,還有本地人代代傳承的生活習俗,“希望用鏡頭展現湛江不僅有熱鬧的海鮮美食,更有值得驕傲的文化底蘊,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市的‘根’與‘魂’。”
在湛江煙火里找準“坐標”
智貝貝企業孵化器員工吳思樺此前一直負責公司賬號運營,但最近萌生了轉型做個人賬號的想法。“這個念頭其實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可每次動手前總會卡在開頭。雖然心里大致有個方向,但具體該從哪里切入?個人IP要怎么定位才清晰?賬號內容方向又該如何規劃?這些問題像一團迷霧,讓我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吳思樺告訴記者。
“這次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吳思樺感慨道,“兩天的課程幫我理清了思路,也學到了大量實用技巧。”她學會了如何通過分析目標受眾來定位個人IP,如何結合自身優勢明確內容方向,“原本模糊的想法漸漸清晰,現在我對做個人賬號特別有信心,終于找到了破局的抓手。”
吳思樺表示,未來的個人賬號將聚焦湛江本地的美食與美景,通過小紅書傳遞這座城市的煙火氣,“希望用自己的鏡頭和文字,讓更多人不僅看到湛江的‘表面美’,更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從而真正愛上這里。”
把手機變成新農具,讓直播推廣成為新農活
今年是廉江市橙鄉人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麥丹返鄉創業的第十年。十年來,她扎根在中國紅橙之鄉廉江,帶領企業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將湛江的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過去,我們雖在銷售農產品,卻總感覺對家鄉故事的挖掘不夠深入,宣傳方式也較為傳統。”麥丹說,這兩天的課程不僅教會她如何精準挖掘湛江的鄉村特色、講好鄉村故事,更學會用鏡頭和文字生動呈現湛江的“三農”魅力。
“每一顆紅橙背后都有陽光與土壤的故事,每一片農田都承載著農戶的汗水與希望。這些實用的傳播技巧,讓我們更有底氣通過新媒體,把湛江的‘三農’風采推向全國,也讓更多農戶看到了參與新媒體浪潮的可能性。”麥丹說。
她特別提到“新農人”的責任:“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回歸。我們要主動擁抱變化,把手機變成新農具,讓直播推廣成為新農活,用數字技術為鄉村賦能,共同推動湛江的農文旅產業邁向新臺階。”
探索荔枝園變“網紅打卡地”的密碼
當天下午,本地達人們走進遂溪縣烏塘鎮新屋村——廣東首個“小紅書村”,實地解鎖流量轉化的“實戰密碼”。
本地達人們走進遂溪縣烏塘鎮新屋村——廣東首個“小紅書村”。記者 歐陽澤 攝
新屋村的流量故事始于今年初。烏塘鎮黨委書記洪文澤帶領300多名荔農、100多名選調生及鄉村振興志愿者,打造覆蓋全鎮的“小紅書矩陣”,300多個賬號記錄荔枝生長全周期、講述果農辛勤故事。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內容引發熱烈反響,大量網友被“仙品荔”種草,評論區“求購買”留言不斷。如今,小紅書已成為“仙品荔”品牌營銷新引擎,洪文澤也被網友親切稱為“小紅書荔枝書記”。
參觀新屋村電商直播室。記者 歐陽澤 攝
“新媒體不僅是宣傳工具,更是銷售利器!”洪文澤分享心得,核心優勢在于精準觸達年輕群體、內容自帶廣告屬性、“政府引導+網紅帶貨+領導背書”的強聯動效應,三者結合讓消費者信任感倍增。“今年首次系統用‘小紅書+’模式推廣農產品,效果遠超預期。現在更有信心了,只要堅持做下去,湛江的新媒體力量會越來越強,對產業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大。”
欣賞沿路的自然風光。記者 歐陽澤 攝
采風現場,達人們被新屋村的自然風光與成片荔枝林吸引,邊走邊拍記錄“仙品荔”的誘人模樣;憑借專業技能快速產出小紅書筆記,并得到導師從內容定位、視覺呈現到用戶互動的專業點評,進一步提升創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