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江共融——湛江赤坎非遺文化體驗” 交流活動在香港新界沙田區舉辦,通過非遺展演、文旅展示、技藝交流與推介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呈現了湛江赤坎非遺的深厚文化底蘊與鮮活時代活力(如圖,通訊員攝)。
赤坎區政協、區委統戰部負責人等出席,赤坎區委統戰部、區文旅體局、區文化服務中心、區文旅投公司等工作人員參加了開幕儀式。精彩的非遺表演,為活動拉開序幕。三項代表性非遺項目輪番登場,盡顯赤坎文化魅力。其中,傳承600多年的網龍翩然起舞,調順網龍(省級非遺)小小傳承人手持龍珠引路,龍身隨鏗鏘鼓點起伏騰躍,剛柔并濟間氣勢恢宏,引得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記錄;作為南派拳術代表,湛江洪拳(廣東省級非遺)傳承人一招一式虎步生風、剛勁有力,現場吶喊聲與掌聲此起彼伏,盡顯傳統武術的陽剛之氣;杖頭木偶在湛江木偶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指尖 “活”了起來,婉轉唱腔搭配生動情節,讓觀眾沉浸式感受這門融合雕刻、文學、音樂的多元民間藝術。
現場精心搭建的文旅展示區,將湛江的文化韻味與舌尖風味濃縮呈現,剛一開放便聚攏超高人氣。文創區里,“湛江民俗”非遺系列冰箱貼、紅寶藍寶飾品、蠔殼畫等作品,巧妙融合傳統符號與現代設計,吸引眾多收藏愛好者;美食區則讓人垂涎。海味月餅精選本地干貝、蝦米入餡,咬開能嘗到海洋的鮮醇;雞仔餅按古法揉制,豬油香、芝麻香與花生香交織,餅皮酥松脆爽;銀海酥皮月餅歷經十多道起酥工序,酥皮層層分明,內餡細膩柔滑不膩口;調順漁家沙蟲干更是珍品,漁民沿用傳統日曬工藝,最大程度鎖住沙蟲的鮮勁,是湛江海味的經典代表。現場試吃環節反響熱烈,不少市民點贊 “地道湛江味”。
非遺交流會聚焦 互動體驗,由傳承人現場展演技藝,讓香港市民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其中,在拓印體驗區,觀眾認真親手操作拓片裝裱技藝,在指尖觸感中體會傳統工藝的匠心;銀海酥皮月餅傳承人則細致講述月餅的制作技藝,市民們邊品嘗美食邊暢談,氛圍熱烈融洽。
據悉,此次“香江共融”活動,不僅以鮮活形式向香港社會展示了湛江赤坎非遺的獨特價值,也為兩地文化互鑒、產業合作搭建平臺。未來,湛港雙方將繼續深化文旅協作,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激活傳統文化新生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