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少年向著未來啟航……”是湛江市第一小學精心打造的童謠《追夢啟航》,以細膩的歌詞配合靈動的旋律,將湛江的山海風光、歷史文脈與時代精神巧妙融入其中。該童謠近期在青少年群體中廣泛傳唱,激發青少年對家鄉的認同感,對夢想的追求熱情。
以情為墨:
聲樂流淌湛江美景
“創作源于對家鄉湛江的深厚情感和發展的自豪,我想讓更多人聽見湛江的聲音,讓少年們在音樂中感受家鄉的魅力,從而懷揣夢想勇敢啟航。” 編劇兼詞曲作者陳艷華表示。
在創作歌詞時,陳艷華多維度、多層次、全方面地搜集湛江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現代發展等資料,在海量信息中挑選、修改、打磨,力求歌詞中的每一句都能精準展現出湛江的特色與魅力。在旋律創作上,她注重與歌詞內容的緊密配合,既注重旋律線條的流暢性與抒情性,又深度結合青少年的聲域特點,歡快的律動映射出湛江獨特的海洋文化氣質與城市精神內核。
紫荊花、硇洲燈塔、紅樹林等,這些鐫刻在嶺南大地上的標志性景觀,經由歌曲傳播,傳遞著湛江的特色美景,流淌著創作者濃濃的深情。
以歌為信:
少年追夢聲韻寄情
陳艷華介紹:“《追夢啟航》不僅是一幅用音樂描繪的湛江風情畫,更是一封寫給青少年的‘追夢倡議書’,承載著她對家鄉的無限熱愛與對少年們的深切期許。”
歌詞中傳遞少年追夢特點鮮明,在湛江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在“百千萬工程”推動下,以跨海大橋為希望象征,心懷信仰,將德智體美勞化作追夢羽翼。同時,“四個自信”扎根心間,志如鋼鐵,向著海濱公園映照的明日朝陽,從湛江啟航逐夢。
歌曲中具有代表的“灣區少年向著未來啟航”這句簡潔而有力的詞,既承載著對本土青少年群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殷切期許,又精準傳遞出湛江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背景下,勇立潮頭、銳意進取的城市精神。
以行為根:
童聲實踐夢想遠航
目前,《追夢啟航》已在湛江第一小學等多所學校傳唱,追夢的鏗鏘詞句與旋律共振回響,其現實意義已在知行合一中逐漸顯現。
在湛江的校園里,孩子們受到歌曲的鼓舞,主動將個人夢想與家鄉發展、國家未來相聯系。他們不僅在課堂上積極分享自己的追夢計劃,還會在課后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同時也是四屆廣東省嶺南童謠節比賽的參與者,陳艷華希望孩子們能在歌聲中銘記家鄉之美,帶著這份熱愛追逐夢想,成為建設家鄉的新生力量。
未來,《追夢啟航》將走進湛江各大學校和社區。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堅定追夢信念,擔當起時代追夢人的責任,實現音樂教育從“入耳”到“踐行”的跨越。
《追夢啟航》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激勵無數少年心懷理想、揚帆起航,通過童真旋律與激揚歌詞的融合,讓追夢的薪火傳承,綻放更加絢麗的成長之光。
《追夢啟航》
看紫荊花隨風前方
硇洲燈塔守望滄桑
紅樹林間鷺鳥展翅翱翔
雷州古韻在歲月里回蕩
百千萬工程繪新妝
文明之風拂湛江港
每次漫步湛江觀海長廊
這一刻美好我們同分享
你我同唱 湛江的遠方
跨海大橋架起希望的長廊
心間種下五千年的信仰
德智體美勞都是追夢翅膀
我們唱響 新時代的榮光
四個自信扎根少年志如鋼
海濱公園映著明日朝陽
灣區少年向著未來啟航
百千萬工程繪新妝
文明之風拂湛江港
每次漫步湛江觀海長廊
這一刻美好我們同分享
你我同唱 湛江的遠方
跨海大橋架起希望的長廊
心間種下五千年的信仰
德智體美勞都是追夢翅膀
我們唱響 新時代的榮光
四個自信扎根少年志如鋼
海濱公園映著明日朝陽
灣區少年向著未來啟航
導演:蘇建林、張文獻
編劇:陳艷華
作詞/作曲:陳艷華
指導老師:陳艷華、張瓊苗、吳遠坤、黃麗婷
演唱者:馮詩晴、吳平歡、趙夢妍、林爍琳、馮詩怡、張紫殷、黃琳娜、陳芊銳、鄧靜雯、梁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