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商務局正式印發《湛江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據湛江日報)
餐飲美食火出圈、文旅體驗受熱捧、消費數據節節高……近期湛江服務消費市場的亮眼表現,恰是《措施》精準發力的生動體現。這份覆蓋多領域的政策文件,緊扣湛江實際、直擊消費痛點的“破局之策”,其背后的“三招”邏輯,正是服務消費持續升溫的關鍵所在。
第一招:錨定本土優勢,讓“湛江特色”成消費亮點。服務消費的核心競爭力,從來不在千篇一律的模仿,而在對本土資源的深度挖掘。《措施》的高明之處,在于把湛江的“先天優勢”轉化為消費“獨特賣點”:餐飲領域不只是推新品,更借“非遺+美食”講好湛江菜故事,讓沙蟲粥、白切雞從餐桌美味變成文化符號;文旅消費不只是辦活動,更緊扣“鮮美湛江”定位,把“看海、親海、樂海”的半島風情,轉化為海島度假、水上運動等特色體驗;就連家政、養老等民生服務,也立足湛江老齡化實際與家庭需求,推出適配本土生活習慣的服務套餐。這種“不脫離本土、不盲目跟風”的思路,讓服務消費有了“湛江辨識度”,也讓市民與游客愿意為“特色”買單。
第二招:緊扣市場需求,用“精準供給”破消費堵點。有特色沒市場,服務消費難成氣候。《措施》的務實之處,在于以市場思維打通“供給”與“需求”的斷點。面對市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它在基礎消費領域發力——提升住宿服務水平,解決游客“住得舒心”問題;擴大養老托育供給,緩解家庭“照護焦慮”;針對消費升級趨勢,它在改善型消費上突破——暑期文旅惠民活動、體育旅游新空間,精準對接“假日經濟”“健康消費”需求;就連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的推進,也緊扣當下“線上便捷化”“生活低碳化”的消費潮流。這種“需求在哪,政策就跟到哪”的精準施策,讓服務供給不再“自說自話”,真正實現了“百姓需要什么,市場就提供什么”。
第三招:創新場景載體,靠“多元融合”拓消費空間。服務消費的活力,藏在豐富的消費場景里。《措施》的創新之處,在于打破單一消費邊界,打造“融合型”消費新場景。它推動“餐飲+文旅”融合,讓游客在品嘗湛江美食時,也能體驗非遺制作;推動“體育+旅游”聯動,讓海岸線變成水上運動與休閑度假的結合體;更借助“數字+消費”賦能,通過直播帶貨帶火“湛品”,讓線上消費成為服務市場的新增長點。這些場景創新,不僅延長了消費鏈條,更讓服務消費從“單一體驗”變成“多元享受”,提升了消費吸引力。
從4.1%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到《措施》的落地推進,湛江服務消費的每一步突破,都印證著“立足本土、瞄準市場、創新場景”的正確性。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湛江必將激活更多服務消費新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活力,讓“鮮美湛江”不僅是閃亮的文旅名片,更成為服務消費的示范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