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這深刻闡明了如何注重在加強作風建設中防止“由風及腐”,覺醒“量變”、避免“質變”的基本道理常理。由此,黨員、干部務求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敬畏法紀、敬畏群眾、敬畏歷史,從當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小節做起,讓清廉之風滌蕩心靈、讓浩然之氣激蕩人生。
“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星河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來崇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思想文化,其間意蘊深刻的“器”和“漁”之妙喻,闡釋的恰是強調方法的重要性。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進入“收官期”,必將邁入鞏固學習教育成果、“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收獲季”。當此之時,全黨充分認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等重大要求的重要性,從而深入“推動黨員、干部增強定力、養成習慣,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全黨必須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意志,把握圓滿實現學習教育要旨的思想方法。
彰顯“頭雁效應”:重在涵養“心態”與“生態”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改進作風,必須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去除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黨的二十大報告莊嚴昭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這一重大“努力”,既表達“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足夠底氣,又蘊含“關鍵在黨”的熱切期望。
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很牢固,但如果作風問題解決不好,也有可能出現“霸王別姬”這樣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曾如此鄭重警醒全黨。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緊密聯系新時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迫切需要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得失觀,需要涵養百舸爭流、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黨員、干部擺正和涵養心態,首要在于深入詮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自覺,矢志不渝崇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燈塔,孜孜以求閃耀的真理光芒,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力抒發“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簡樸情懷,以清廉養浩然正氣,將作風建設書寫在為人民服務的不懈奮斗之中。堅持不懈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促進政治生態“山清水秀”。大力營造海晏河清、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努力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胸懷“國之大者”:重在追求“致廣大”與“盡精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錘煉黨性上力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黨的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始終用黨性原則修身律己,切實以堅強黨性取信于民、引領群眾。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是今年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
“致廣大而盡精微”,蘊含深刻的辯證哲思,“廣”中察“微”,“巨”里透“細”。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八項規定成了改變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由此,黨員、干部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要求,務必多用“放大鏡”,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立足于從政治上看重這項“重點任務”,深學細悟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之重要緊要。
與此同時,還得善用“顯微鏡”,注重見微知著、未雨綢繆。“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頭”。很多領導干部一開始都是“打擦邊球”,破壞八項規定,最終演變成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鞭辟入里地刻畫了一些黨員、干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癡迷“四風”的突出不良表現:在形式主義方面,主要表現為知行不一、不求實效,文山會海、花拳繡腿,貪圖虛名、弄虛作假。在官僚主義方面,主要表現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漠視現實,唯我獨尊、自我膨脹。在享樂主義方面,主要表現為精神懈怠、不思進取,追名逐利、貪圖享受,講究排場、玩風盛行。在奢靡之風方面,主要表現為鋪張浪費、揮霍無度,大興土木、節慶泛濫,生活奢華、驕奢淫逸,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種種表現,反映著一些黨員干部的平常日常、點點滴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壓反腐、風腐同治打下的“大老虎”、拍下的“蒼蠅”觸目驚心。“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黨員、干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特別需要注重融入經常、用于日常,常懷“敬畏心”、常算“政治賬”、常清“思想塵”、常破“心中賊”、常思“‘四風’害”。
做到“涇渭分明”:重在區分“為公”與“為私”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中國共產黨的入黨誓詞載明“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偉大建黨精神內含“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要求。毛澤東同志曾號召全黨都要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個“大有利于人民的人”。雷鋒精神深情表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焦裕祿精神生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反觀現實生活,有的黨員、干部公私概念混淆,先私而后公,甚至因私而忘公,將個人私利完全凌駕于公利之上。更有甚者,以權謀私,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大搞權錢交易等。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系沒有擺正產生的”。黨員、干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前提和基礎在于為公與為私之界的“涇渭分明”,構筑起清晰的“楚河漢界”,在為政履職過程之中,時刻掌握好公心與私心、公權與私權、公事與私事、公款與私款的分明邊界和不二法則,該公的必須徹底歸公、該私的務必私自處理,分辨為公與為私,毫不含糊、毫不混淆、毫不松懈,始終懷德自重、虛懷若谷、胸懷坦蕩。
防止“由風及腐”:重在覺醒“量變”與“質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深刻指出,“要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并強調“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這既彰顯了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經驗的科學把握,又體現著我們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內在規律的深邃洞察,還反映著正作風、反“四風”在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日益重要。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誘惑纏繞著黨員、干部,“溫水煮青蛙”現象就會產生,一些人不知不覺就被請君入甕了。“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這深刻闡明了如何注重在加強作風建設中防止“由風及腐”,覺醒“量變”、避免“質變”的基本道理常理。由此,黨員、干部務求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敬畏法紀、敬畏群眾、敬畏歷史,從當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小節做起,讓清廉之風滌蕩心靈、讓浩然之氣激蕩人生。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強調,全黨必須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在提高認識、增強黨性、規范權力運行、從嚴監督執紀、履行管黨治黨責任等方面進一步落實到位。這充分表明,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與黨的自我革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輝。黨的作風建設深刻蘊涵著黨的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的作風建設的萬千氣象。由此,黨員、干部必須認真領悟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時代意義和深遠意義,爭做黨的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注重把握圓滿實現學習教育要旨的思想方法,讓糾“四風”、樹新風、爭先鋒在我們黨中蔚然成風,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澎湃動力。
(作者為上海市委黨校原副校長、一級巡視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