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喜訊——日前,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5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霞山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是全省55個入選的特色產業集群之一。這是我市今年唯一獲得省級認定的集群,也是湛江市四個省級產業集群之一。至此,我市已擁有國家級集群1個、省級集群4個,數量穩居粵東西北12個地市首位。
主導產業優勢明顯 前景廣闊
霞山區擁有世界級深水良港湛江港,所轄海域6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8.5公里,沿海灘涂面積1520公頃,盛產金鯧魚、泥猛魚、對蝦、生蠔等海鮮。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為藥物制劑、大健康產品、功能食品、能源及新型和特種材料等行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優勢和便捷的交通物流條件,霞山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應勢而生。
該集群區域76.3平方公里,集聚了上下游多個種類的企業100多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近三年,集群新招產業鏈相關項目23個,如粵之寶蠔業湛江蠔深加工項目、華南新藥創制中心湛江基地項目、高端特色免疫抑制劑開發與產業化等項目,總產值和集群研發投入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
——集群主導產業優勢明顯。集群在海洋藥物與功能性食品制造、涉海農產品及海洋水產品深加工等細分領域形成了顯著的主導產業優勢,其產業涵蓋生物醫藥、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制造、糧油加工、專業市場、電商平臺等多個領域。
在養殖方面,霞山區以“漁副加工”為核心,加快打造都市型現代化海洋牧場,探索出一條產銷聯動、特色鮮明的海洋牧場發展道路,構建了以金鯧魚、石斑魚等海水養殖為主的現代農業體系。在加工生產方面,集群現已擁有廣東同德制藥有限公司、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廣東還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知名企業;在下游環節,集中打造了包括霞山東堤水產品批發市場、霞山新湖水產市場等多個集中散銷地在內的霞山區批發市場,并依托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一中心、一平臺”,豐富產業集群線上銷售渠道;依托湛江南站數字電商科技產業園,賦能集群線上交易平臺新場景。
——集群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集群內有11個國家級、19個省級創新平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36件。產學研融合持續深化,廣東醫科大學、廣東湛江海洋醫藥研究院、南國藥業、同德藥業等16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湛江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致力于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藥品種和開發海洋功能食品;廣東雙林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分別與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建立了大學生實習就業基地。霞山區以建設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抓手,積極推行“科研+合作社+企業”的研用結合模式,對接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分院、湛江生蠔協會等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推動蠔干蠔油、蠔殼利用、牡蠣膠囊等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的研發與孵化。
——集群產業數字化發展成效顯著。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湛江南站數字電商科技產業園、湛江市霞山區全域數字化產業平臺建設項目等數字化平臺的建設為集群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依托湛江市入選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重點圍繞水產、小家電、羽絨三大細分行業的發展契機,霞山區將依托優勢產業優勢,積極推動水產行業的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加快技術創新 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霞山區科工貿局負責人表示,為實現到2027年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目標,該區將突出創新驅動的核心地位,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深挖產業集群內涵與霞山特色資源,推動產業鏈集群化、鏈條化發展。
一方面,將促進主導產業培優扶強,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招引力度,深入實施大型骨干企業培育計劃,同時實施補鏈強鏈建鏈行動,按照“招龍頭、引上游、接下游、帶配套、促集群”思路,圍繞生物醫藥、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制造、水產品加工等細分領域,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高關聯配套及上下游企業,補齊產業鏈缺失環節,加快構造完整的產業鏈集群。圍繞霞山區生蠔、金鯧魚等特色資源,重點推進“湛品”品牌建設。
另一方面,著力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加快健全“創新源—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加速器—專業園區”平臺體系,依托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力量,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共建創新載體,加快技術創新、原材料創新、包裝創新、產品創新,進一步研發功能性健康食品、休閑食品、保健食品等多種品類。加快推動華南新藥創新基地、邁凱安生物高端特色免疫抑制劑開發與產業化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霞山區生物醫藥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盡快發揮平臺作用。
此外,還將大力推進集群數字化轉型,扎實推動集群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化集群對外開放合作,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通過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完善落實在用地、審批、融資、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方面政策,加大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扶持力度。”該負責人表示,霞山區將繼續強化招商引資“七件套”,推動簡政放權,積極為企業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全周期、強保障”的健康發展環境。同時,創新發展融資租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多元化多渠道拓寬銀行、基金、專項債等融資渠道,全力化解企業融資難題。落實好各類人才政策,創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飛地”協同機制,加強人才資源流動共享。與廣東海洋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產業“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為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