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方日報編輯部
鵬城五月,草木葳蕤,萬物競發。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拉開帷幕。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聚焦文化產業領域,從總量規模穩健攀升,到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再到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4萬億元大關,文化九大行業營收全面增長,文化新動能持續發力,文化產業已經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與新引擎。
以“文”會友,“博”覽天下。自2004年創辦以來,文博會的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不僅展現了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圖景,而且詮釋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風采。深入挖掘文化價值、創新文化表現形態、推動文化與其他經濟業態深度融合,文博會近年來的探索與實踐,為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寫下了鮮活注腳,有力推動著我國文化產業邁向繁榮興盛。截至上一屆,歷屆文博會累計總成交額超過3萬億元,服務文化產業企業機構超過4.5萬個,成功鏈接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超過7萬個,不斷擦亮“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金字招牌。
文博會既是萬眾矚目的文化盛宴,也是萬億交易的超級平臺。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配套500多場精彩紛呈活動……本屆文博會“頂流”新朋友多、AI科技感足、首發首秀密、“文創中國”陣容強、國際化程度高,將努力成為文化產品和服務超級交易平臺、文化產業投融資超級服務平臺、文化新技術新產品超級發布平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超級共創平臺、文化開放與出海超級貿易平臺、文化企業與品牌超級傳播平臺和文化改革發展成就超級展示平臺。
文化是高質量發展的增量也是引擎。多年來,文博會憑借強大的吸引力,每年匯聚國內外超10萬種文化創意產品,輻射全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實效最強、影響最廣的展會。在各地和廣大企業全力尋商機、拓市場、搶訂單的當下,本屆文博會精心策劃22項促交易措施,全力推動產品交易、服務貿易、項目合作與文化投融資,提供覆蓋展前、展中、展后的全流程、全年化服務,致力于推動文化與產業“雙向奔赴”,將進一步推動展品變商品、商品變爆品,助力交易成果再上新臺階。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創新創造。文博會集中呈現了文化產業的前沿成果與創新方向,成為洞察行業趨勢、把握發展機遇的重要窗口。本屆文博會將舉辦超過120場“首展”“首秀”“首發”;特別打造地方文化展區,匯聚各省市精挑細選的文化龍頭企業與匠心之作;全新升級“文創中國”展區,生動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潮流;非遺展區、工藝美術展區、老字號展區、鄉村文化振興展區等特色板塊,更是會令人眼前一亮……借助文博會這一文化創新成果“超級轉化器”,更多文化瑰寶將在創新表達中煥發新生,彰顯出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光芒。
文化和科技相伴相生、相互促進。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展現出無限可能。本屆文博會緊緊圍繞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全新增設人工智能展區,匯聚6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的長青頂流企業和破圈新秀企業,全國最新AI機器人矩陣將現場花式秀絕活,同時AI全場景應用將推動展會全面重塑升級,“文化+科技”“文化+創意”等新產品新場景不僅將帶來互動式沉浸式的精彩體驗,還將充分展示發展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廣闊前景,推動更多“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
文化出海打開一扇交流互鑒之門。從火爆海外的游戲《黑神話:悟空》,到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越來越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IP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世界影響力。本屆文博會吸引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305家海外參展商線上線下參展,同時特別設立文化出海展區、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展區等專題展區,組織具有出口潛力的文化企業參展,借助頭部跨境電商平臺資源優勢,為企業開辟全球市場。
共赴文博之約,共建超級平臺。站在新的時間節點上,本屆文博會將切實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打造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有力交易實效的國際文化產業頭部展會,成為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的國際化盛會,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注入澎湃動力。
總策劃:劉啟宇
總統籌:黃燦
總執行:侯小軍 徐林
策劃執行:郎國華 陳志
統籌執行:王溪勇 陳楓 何又華 孫朝陽 羅彥軍
李賀 陳戈 林煥輝 王海軍 陳韓暉 甘雪明
內容統籌:李培 趙兵輝 袁佩如 吳少敏 丁建庭
郭珊 高靜寧 趙文君 黎詠芝
編輯統籌:林旭娜 李杰倫
美編統籌:張芬 彭靂
校對統籌:洪江 鐘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