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民俗展區。 記者 林明聰 攝
近日,記者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狀元林召棠故里吳川吳陽鎮采訪獲悉,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鎮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建設之一,吳陽歷史文化展廳(美麗圩鎮客廳)日前已完工,內部展陳布設也已完成。該展廳通過建筑本身與展品的陳列,回溯吳陽發展的軌跡,展示古鎮文化,提升人民的藝術品味,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金字招牌。
記者走進位于吳陽街一路8號的吳陽歷史文化展廳看到,展廳首層為開放式設計,東南向的磚墻,以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秋至成化十五(1479年)年冬制作的古舊“巨磚”砌筑。墻后架著一尊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建造的紅衣大炮;西側設有對外開放的圖書廳,廳內藏有全廣東省歷代方志和數萬冊各門各類的書籍。在圖書廳的南側鋪設一道東西走向的透明玻璃地板,其下為建廳時發現的明代吳川城墻遺址,數百年前的城基原狀俯首可見(二期)。
來到二樓的歷史民俗展區,廳內展品均為吳陽鎮的歷史文物,既有隋唐之前的百越、俚僚民族所用的水紋陶器等,也有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陶瓷器、石構件、木構件等。東北向的墻上張貼著實木面板制作的吳川古地圖,反映昔時吳川縣城、坊都里甲、寧川所、限門寨等遺跡的歷史風貌,其側是吳陽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及旅游資源的宣傳片播放空間。展廳外設有游憩驛站,設特設產品展銷。
展廳的三樓是碑文展區。廳藏吳川本土與吳川名人在外所撰的碑刻拓片,約200余幅。碑文撰書的時間從明代初期至上世紀30年代,講述吳陽乃至粵西在歷史變遷過程中的故事。
“吳陽歷史文化展廳是一個集文化展示、閱讀空間、市民休閑、游憩驛站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場所。”吳陽鎮文旅辦負責人余國強介紹,承載著傳承歷史、延續文化記憶的功能,展示古鎮文明歷史,提升村莊藝術品位,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鎮村高質量發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