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還是手寫好,喜慶吉祥,又有年味,書法老師的字體也很大氣。貼春聯是我們傳統的民俗,社區今年又為我們送春聯,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同時也感受到對我們業主的關心和祝福!”小區業主胡叔拿到墨香四溢的春聯,喜上眉梢。
年味漸濃,赤坎區沙灣街道濱海社區升騰起溫暖的“煙火氣”。濱海社區黨委、藍海麗舍小區黨支部的黨員們以及物業公司員工在小區里忙活了起來。寫福字送春聯就是其中一項為民服務活動,為轄區居民送去誠摯的新春祝福。
小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也是黨建惠民的“神經末梢”。沙灣街道黨工委將“把支部建進小區”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全局性、牽引性工程,以推動建設“兩社三中心”為核心內容,通過小區善治促進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實現“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良好治理氛圍,更好釋放溫暖群眾的“幸福能量”。
從“微”處著眼,解決居民煩心事
“小區兒童樂園的射燈晚上太刺眼,影響了我們休息”“午休的時候游樂場不時傳來打鬧聲,希望有人管管”“有住戶在樓臺種菜,有異味也容易滋生蚊蟲,影響生活環境”……以往,居民反映的問題“誰能管、怎么管”是一道難題。
住宅小區治理的痛點在物業管理,“小物業”牽動“大民生”。濱海社區積極探索“黨支部+物業管理+小區居民”聯動治理模式,從“微”處著眼,通過“五微”工作法去解決居民身邊事、煩心事、鬧心事。
“我們通過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把社區治理資源向小區延伸傾斜,并以小區黨支部為牽引,團結聚合小區內各方資源力量,主動靠前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濱海社區黨委書記黃秀美說,社區深耕小區“微治理”,探索并推行議事協商機制,努力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物業公司、社會組織、業主代表等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現代治理體系。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每月召開1次聯席會議,討論涉及物業管理、便民利民、商業配套等重大服務事項。
晚上不開射燈、對游樂設施進行專業消音處理、協調住戶將栽種植物減少并摒棄使用有機肥……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三位一體”機制的有效運行,一系列措施讓居民拍手叫好,物業服務水平也得到了居民的認可。
問需問計居民,營造美好環境
“您對小區的公共衛生有什么意見建議?”“小區居住環境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日前,社區工作人員下戶藍海麗舍物業小區,請各業主暢所欲言,收集居民對現代小區建設的“金點子”。
“部分區域的公共衛生差,如綠化帶衛生差等,可能滋生細菌;有些業主為了方便,亂停亂放車輛,希望及時引導以促進小區車輛停放規范化。”針對居民們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社區工作人員認真傾聽、詳細記錄,并承諾會將這些問題及時整理上報,聯合相關部門盡快制定解決方案。
下訪問難、夜訪問需、專訪問計……濱海社區黨員干部通過深入群眾家中拉家常、問需求摸排群眾眼中的“難點、盲點、堵點”問題,梳理形成“微心愿清單”,以“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方式,點亮居民的“微心愿”,解決民生“微實事”。
眼下,小區治理從“見招拆招”、形式單一向常態長效、多彩多樣轉變,基層治理效能顯著增強。2024年以來,小區管理方面的投訴量同比下降5%。組建鄰里中心團隊后,糾紛調解有效下移、服務有力前移,切實把矛盾糾紛和問題解決在“家門口”、化解在“萌芽期”。
濱海社區還探索“志愿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結對關愛“一老一小”,實施“政策進基層、服務進小區、黨員進樓棟”行動,廣泛開展愛心義診、養老助殘、移風易俗、禁毒反詐等“微服務”活動,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同時,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社區“家門口”學校,鼓勵離退休老干部自選課題,講黨史、講故事、講道理、講生活、講工作、講人生,使“一人講”變成了“大家講”,推動文化“微課堂”變成“大講堂”,在小區內營造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