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山茶、紅掌、年桔……在赤坎海田創意廣場的迎春花市里,各類鮮花綠植擺設成市,放眼望去一片春意盎然,市民紛紛前來選購鮮花裝點居室,迎春氣氛濃厚。(據1月20日《湛江日報》)
逛花市、買年花,是許多湛江人不可或缺的過年儀式。今年我市迎春花市熱鬧非凡,為市民帶來了繁花似錦、喜氣洋洋的濃濃年味,感受到了五彩繽紛的人間“煙火氣”。
眾所周知,迎春花市傳承著辭舊迎新的獨特儀式感。每年這個時候,透過爭奇斗艷的花卉、人頭攢動的街市,由此帶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全面聚集,描繪出的是“年貨經濟”的新圖景。持之以恒辦好迎春花市,不僅要將安全措施落實好,而且要把現場秩序維護好,讓市民逛花市更愜意,用過硬產品和優質服務贏得好口碑。
迎春花市,首要的是在“花”上做文章。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升級,湛江年花的品種越來越多,造型越來越美,既要打造蝴蝶蘭、水仙等網紅花卉,也要積極引進進口品種,進一步豐富花的語言,讓人感受到別樣的姹紫嫣紅、春暖花開。在此基礎上,要融入“帶貨直播”,打造線上購花新模式,讓市民動動指尖就能“足不出戶、盆花到家”。
花市的看點在“花”,既要賞花,也要識花,還要品花。譬如,利用短視頻、抖音等形式,更生動、更直觀地普及花的知識;運用3D、沉浸式互動投影等方式,更潮、更萌地講好花的故事……只有不斷推陳出新,借助時代與技術的力量深挖花文化內涵,才能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審美意趣、生活品位。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市”不同。湛江花市已發展為“集市”,折射的是美好生活之變。在加入吃喝玩樂購等一系列商業元素的基礎上,要積極融入嶺南文化、民俗風情、傳統年俗等基因,這樣才能激發市場活力、集聚更多人氣。無論是非遺手作展演,或是音樂快閃趣味表演,還是傳統年俗表演,這些新玩法有創意、有新意,讓市民有了更“混搭”的體驗。
再者,要把迎春花市“新”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熱度延續下去,還得進一步加強消費群體研究,創新消費場景,在延長花的產業鏈上做文章,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做大“美麗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