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1月3日晚,香港話劇團粵語版話劇《天下第一樓》在眾人期待中迎來北京首演。謝幕時,全場掌聲歡呼聲熱烈如潮,編劇何冀平被主演謝君豪請上舞臺,發言時忍不住激動落淚。曾主演過兩版北京人藝《天下第一樓》的著名演員楊立新也觀看了演出,并在演出結束后到后臺探班,盛贊:“這版《天下第一樓》和北京人藝版不一樣味道,但是真的很棒!”
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北京首演謝幕。王潤攝
“港式爐火”炙烤“京鴨真味”
演出現場,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整個劇場都變成了《天下第一樓》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劇場前廳巨大的海報前,是精心布置的拍照打卡區,幾張擺滿“烤鴨”美食的桌子,手持烤桿拎著烤鴨子的“大廚”,還有負責幫大家合影拍照的“跑堂”……現場還有全聚德掛爐烤鴨技藝第六代傳人肖寶林大廚為大家現場展示精彩的片鴨技藝,觀眾還可以在烤鴨卷售賣攤位買上一盒卷好的全聚德烤鴨,看戲同時大飽口福。劇閃店有《天下第一樓》北京站限定周邊熱賣,工作人員會將“萌寶鴨家族三寶”和“卷餅寶寶”一起“卷”好;還有精美的場刊、明信片、定制印章蓋章、利是包等等免費發送,將現場氣氛和情緒價值拉滿。
全聚德大廚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為大家現場展示片鴨技藝。
大幕拉開,這部融合了京味與港風的粵語版《天下第一樓》生動鮮活,每個人物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舞美燈光也都極具特點,就連鼓聲中的眾伙計上菜都非常精彩。港話版的《天下第一樓》情節和臺詞基本都遵循了原劇本,但女主角名字變作了“洛英”,編劇何冀平還為盧孟實與洛英新寫了一段對手戲。舞臺表演上,大少爺唐茂昌“票戲”以粵劇代替了京劇,戴著墨鏡的大執事、更具活力的羅大頭與李小辮的斗菜,烤鴨技藝的視覺展現,也都為作品注入獨特的“港味”。當“港式爐火”炙烤“京鴨真味”,“南調”回蕩“北腔”的福聚德里,盡是人間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中的復雜人性。
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劇照。Thomason Ho攝
盡管有北京人藝版珠玉在前,盡管很多觀眾要靠字幕才能明白粵語臺詞,但香港話劇團這版《天下第一樓》以精彩的呈現依然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認可,演出中不時爆發的熱烈掌聲和謝幕時比震天鼓聲還要響亮的歡呼叫好,都是最好的證明。
何冀平聽到北京觀眾掌聲激動落淚
演出結束時,編劇何冀平被請上舞臺與演員們一起謝幕。當年,她曾用整整三年時間精心編創《天下第一樓》,為了創作劇本,不僅在全聚德烤鴨店體驗生活三個月,還特意學習烹飪技藝,甚至成功考取了二級廚師證書。這部被譽為當代現實主義劇作精品的《天下第一樓》1988年在北京人藝首演后,獲得了“文華獎”和“曹禺獎”等多項大獎,多年來也是北京人藝舞臺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如今,看到自己的成名之作以粵語版形式登上北京舞臺,在香港生活了34年的何冀平百感交集,含淚哽咽道:“我們這個戲從大灣區一路北上,今天來到北京,這是我們這次全國巡演當中最重要的一站,因為《天下第一樓》是在這里誕生的,我們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4代演員持續不斷演出了37年。今天聽到北京觀眾的掌聲,我這心里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現場立刻有觀眾大聲回應道:“《天下第一樓》回家啦!”
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北京首演結束 編劇何冀平登臺發言激動落淚。王潤攝
導演司徒慧焯表示:自己當年看到北京人藝版《天下第一樓》時非常震撼,所以對這部戲情有獨鐘,但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將重點放在“理解”,而非“模仿”。對于導演而言,“福聚德”不僅僅是一個店,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江湖”。在這個環境中,有各色各樣的人物,在他們中存在不同階級、不同關系、不同人生,苦辣酸甜,都在這間烤鴨店發生,他希望觀眾可以看見這些細節,享受其中。
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劇照。Thomason Ho攝
楊立新盛贊港版“不一樣的味道”
曾在兩版北京人藝《天下第一樓》中先后扮演大少爺和盧孟實的著名演員楊立新也在觀眾席中和大家一起觀看了演出,并在演出結束后到后臺探班。他激動地和編劇何冀平、導演司徒慧焯,以及謝君豪、劉守正等主演擁抱握手,并盛贊香港話劇團這版“排出了自己的味道”:“尤其是三幕的解構,和以前不一樣了,但是很漂亮!”
楊立新與粵語版《天下第一樓》編劇何冀平、導演司徒慧焯、主演謝君豪合影。王潤攝
業內外觀眾都對這版《天下第一樓》給予了高度認可。北京人藝王甦表示:“對這個劇本太熟悉了,好的劇本是常吃常鮮的美味,換了廚師和餐具也吃不膩。”大麥戲劇趙琳也感嘆:“港話演員的表演風格造就了另一種味道的作品,節奏處理也是干凈利索,能感受到創作者在這個時代的心境的不同,作品也有了更明顯的宿命感。”中國戲曲學院藝術管理與文化交流系副主任宋之歌認為:“港話的選擇提供了經典生存發展的新一種可能性,經典的前綴不應僅是致敬、解讀、活化,這樣創造轉化、多種聲音的詮釋,隨時見推移煥發新生,也是經典不朽的絕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