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湛江日報》有消息說,連日來,湛江交警針對“飆車炸街”和非法改裝車輛上路行駛多發的路段和點位,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改裝“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等違法犯罪行為。
“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等行為擾亂道路公共秩序,產生噪音擾民,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輕則損車傷人,重則車毀人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這些行為進行嚴查嚴處并形成高壓態勢,還道路安全給公眾,是社會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的,有不少是未成年人。這些未成年人常常被戲稱為“鬼火少年”。10月10日湛江云媒曾配圖報道說,10月10日上午,廣州灣大道漁港公園附近路段,3名少年騎著無牌電動車在該路段“炸街”——他們不僅未佩戴安全頭盔,還連續做出“翹頭”等危險駕駛動作。這些少年以為“炸街”“翹頭”刺激好玩,能張揚個性。然而,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害人害己,是違法犯罪行為。令人憂心的是,近年來這些少年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個別小學生居然也效尤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等行為。給這些少年予特別關愛,讓他們迷途知返,呼聲越來越高。
讓這些少年迷途知返,要切斷相關利益鏈。這些少年違法犯罪行為,背后可能有利益鏈條的推動。為了追求利潤,一些不法商家銷售改裝所需零配件,甚至非法提供改裝服務;個別網絡短視頻平臺審查不嚴,導致這些少年開直播、打廣告變現牟利。依法整治車輛改裝市場、規范網絡平臺直播行為,是關愛這些少年的重要一環。
讓這些少年迷途知返,要加大教育和監管力度。杜絕“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等違法犯罪行為,除了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外,還應推動相關教育和監管走深走實。例如,以青少年為重點,以播放視頻、擺放展板、講解案例、“沉浸式”體驗等生動形式,經常入城下鄉開展活動,宣傳“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的危害;借助城市道路上的“電子眼”等技術設備,及時發現鎖定“飆車炸街”、翹頭燒胎、競速炫技的少年,為精準處罰和教育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