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關心關愛困難老人、困境兒童,提升幫扶服務質量,營造節日慈善氛圍,湛江市民政局、湛江市慈善會近日舉辦了“湛江市第十個‘中華慈善日’關愛困難一老一小(廉江市、遂溪縣)大型義診活動”。(據9月19日《湛江日報》)
作為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生動實踐,充滿溫情的“湛江市第十個‘中華慈善日’關愛困難一老一小(廉江市、遂溪縣)大型義診活動”豐富了群眾的就醫體驗。
義診貴在提供精準的便民服務。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優質醫療還相對缺乏。不少村民一旦患病,就不辭辛苦跑到大醫院進行治療。這樣一來,既加劇了城市醫院門診量,又增加了農民來回奔跑的車旅費負擔。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湛江市民政局、湛江市慈善會對接困難老人、困境兒童的需求舉辦義診活動,就回應基層患者關切,讓他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感受到社會大愛。廉江的黃女士說,得到項目支持,心臟術后帶孩子來,義診十分方便,不用再大老遠跑去醫院;遂溪洋青的李叔也帶著孩子前來,孩子曾因距離遠就醫不便,此次看到縣城有義診,便趕緊帶過來看看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我們有理由相信,聚焦基層群眾就醫現實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供精準便民服務,義診活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義診讓基屋醫患看到美好愿景。一方面,專家以開展義診活動為契機,往往通過查房帶教、坐診帶教等方式,為基層醫務人員答疑解惑,讓基層醫務人員有機會學到更精湛的醫學知識,提高醫學實踐的技能、提升綜合素質——如此,為實現“把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留在基層治療”的目標賦能;另一方面,專家在義診期間,常常以開展健康宣教等活動方式,把健康常識帶到基層,引導群眾將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做健康管理的責任人。無疑,在給患者診治疾病的同時,關心基層醫務人員成長、培育基層群眾健康理念,義診活動大有可為、愿景美好。
展望未來,期待我市各地堅持走好義診之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優化醫療資源區域均衡布局,努力增進群眾的健康福祉,讓人人享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