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4日



科 普 超強臺風來襲,記住這“十要十不要”
詳情:超強臺風來襲,提前做好防御,記住這“十要十不要”。
一、要留意預警信息和天氣預報,不要前往海邊、海島等高風險區域。
二、要做好居家準備,并備好食品、藥品等應急物品,不要外出或躲在陽臺。
三、要加固門窗,用膠帶在玻璃上貼成“米”字形,不要留物品在陽臺、露臺,防止墜落傷人。
四、要檢查電器、電路、爐火、燃氣等設施安全,不要使用浸水電器和燃氣熱水器。
五、要盡快離開低洼地的公交車和地鐵,不要駕車出行。
六、要注意防范可能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不要在山區、野外逗留。
七、要遠離建筑工地、危舊房屋高壓線或電線斷頭,不要在大樹下、廣告牌下躲雨或逗留。
八、船舶要盡快回港,不要出海或讓船舶走錨、擱淺或碰撞。
九、車在低洼處熄火,要果斷棄車逃跑,不要在車內逗留。
十、居住在地質災害點/低洼地區/危舊房屋/臨河區域的人員,要提前熟悉轉移線和應急場所,聽從政府安排隨時準備轉移,不要在危險解除前擅自返回家中。(來源:@應急管理部)
通 報 網信部門依法查處UC平臺、今日頭條平臺破壞網絡生態案件
針對今日頭條平臺未落實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不僅在熱搜榜單主榜呈現不良信息內容,還在落地頁面置頂呈現相關話題,破壞網絡生態的問題,國家網信辦指導北京市網信辦,依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對今日頭條平臺采取約談、責令限期改正、警告、從嚴處理責任人等處置處罰措施。
網信部門將持續聚焦破壞網絡生態違法違規突出問題,發揮網絡執法“利劍”作用,督促網站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切實維護清朗網絡空間。(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
通 報 安徽淮北網警公布5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例
案例一:宋某某為博取個人賬號流量,在釣魚時故意利用手機晃動畫面,并配以槍擊背景音,編造“釣個魚被攆幾百米,還動起來槍了”的虛假內容,制造被追趕的假象,并發布至個人社交賬號。該行為引發不良社會影響,造成一定范圍傳播。
案例二:孫某某、蔣某某、何某某為吸引流量并宣傳其二手奢侈品業務,在某單位門口虛構“公職人員向其出售多款奢侈品牌包”的劇本進行拍攝。經核實,該單位并無公職人員存在上述行為,三人亦承認其為獲取關注而故意編造情節,并將視頻發布至多個社交平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案例三:張某某為提升個人賬號流量,在某超市內自導自演持刀斗毆場景,并配文稱“打牌打惱了,搞起來了,并有一男子持刀具揮舞”,后將視頻上傳至個人社交賬號。經查,實際并未發生斗毆事件,該內容屬虛假信息,引發不良社會影響并造成一定傳播。
案例四:宋某某在網絡平臺發布內容為“某國企領導與女員工存在不正當關系”的視頻。經警方核實,該視頻系個人虛構的不實信息,且宋某某花費500元購買熱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案例五:李某某在網絡平臺發布內容為“某航拍圖系偽造亂造”的視頻。經警方核實,該內容系剪輯的虛假信息。
以上人員均已被依法追究相應法律責任。(來源:“安徽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