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9月21日上午,“樺加沙”“浣熊”都加強成為超強臺風。而“樺加沙”更是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臺風,被稱為“風王”。
“樺加沙”以17級狂風成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王”,目前它正攜極端風雨向廣東中西部步步進逼,“廣東天氣”官方微博稱“需提前做好巨災防御準備”。防抗“風王”,容不得半點松懈,唯有打醒十二分精神,將警惕刻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在與臺風的賽跑中搶占先機。
“風王”的威脅絕非嚇唬人。從中央氣象臺到市氣象局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來看,這個“出生即非凡”的臺風不僅體型曾超整個廣東省,進入南海后能量更將高度集中,其14至17級的旋轉風與可能堪比“天鴿”“山竹”的風暴潮,對湛江而言意味著極端風險。更需警惕的是,它離岸距離近,存在隨時登陸、多次登陸的不確定性,給防御工作增添了重重挑戰(zhàn)。
打醒十二分精神,首在預警“精準到點、傳遞到人”。氣象部門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狀態(tài)加密監(jiān)測,不僅要依托技術優(yōu)勢追蹤臺風動態(tài),更要結合湛江漁港密布、海岸線長的特點,細化風力、降水、風暴潮的分區(qū)域預報。預警傳遞更需打破壁壘:除了電視滾動播報、短信提前預警,更要將新媒體、短視頻平臺的“臺風實時路徑動畫”、村頭大喇叭的方言播報、社區(qū)網格員的上門提醒形成合力,確保從漁船船主到低洼地區(qū)居民,人人都能第一時間接收到“警報”,實現(xiàn)預警無死角。
打醒十二分精神,重在防范“責任到崗、措施前置”。針對漁港、碼頭、低洼地段等重點區(qū)域,要提前制定人員轉移方案與物資調配計劃。必須摒棄“等指令再行動”的被動思維:要迅速排查排水管網,加固廣告牌、路燈等公共設施,筑牢城市防風“安全網”;提前細化停課預案,確保各類學校、托育機構能迅速響應;逐個工地核查停工準備,督促塔吊加固、工人做好撤離準備;全力保障供水、供電等民生單位應急運轉;預置停運方案,明確公交、渡輪停擺方案與接駁安排。同時,對高風險區(qū)域,要按計劃提前組織人員撤離,落實“人、躲、防”防風關鍵。
對廣大市民而言,防風沒有旁觀者,“打醒十二分精神”要體現(xiàn)在行動上。“風王”的不確定性疊加“米娜”殘余環(huán)流影響,麻痹僥幸就是最大隱患。大家要提前檢查門窗、轉移車輛,做好防風防水浸準備,為可能遭遇“風王”正面襲擊做足準備;商戶要提前整理店內財物、加固防風,不要存在“風未到再開一會門”的僥幸心理;企業(yè)員工、學生家長須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積極配合“五停”安排,待在安全的地方。
“打醒十二分精神”不是口號,而是“每一秒都不浪費、每一點都不含糊”的防風主動。面對“樺加沙”的威脅,只要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以最敏銳的預警、最扎實的舉措、最清醒的認知嚴陣以待,我們就一定能守住家園平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