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9日電(記者劉揚濤、馬思嘉)9日上午的三岔湖國際水上運動中心風和日麗,摩托艇掠過水面激起層層浪花,37歲的中國隊選手張偉在浪尖輾轉翻騰,咧嘴大笑的樣子就像一個剛學會滑水的毛頭小伙子。
雖然未能晉級男子尾波滑水自由式決賽,但張偉說:“能再次站上這個舞臺,已經是圓了我的一個夢。”
8月8日,中國選手張偉在2025年成都世運會索道滑水男子資格賽中。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09年世運會,張偉代表中國隊參加了滑水項目男子寬板的比賽,并且闖入決賽。他回憶說:“當時膝蓋受傷了,靠著打封閉堅持比完決賽,沒能拿到獎牌,心里還是有些遺憾。”
16年后,當張偉再次來到世運會賽場,他的身份已從職業選手變成了社會愛好者。“這次沒有給自己任何壓力,就是完全享受比賽,享受滑水帶給我的激情、快樂,我覺得我能來就已經‘贏了’。”
張偉與滑水項目的結緣始于1999年,當時他還在上小學六年級,舅舅給他介紹了一位教練,從此他便開始練習滑水。2007年前后張偉開始在國內滑水賽場上嶄露頭角,此后被選入國家隊。職業生涯中他曾獲得2008年亞洲滑水錦標賽男子尾波冠軍等成績。
2008年9月29日,張偉在廣東東莞松山湖表演特技跳躍。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然而,傷病成了張偉職業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2009年世運會結束后,張偉接受了右膝十字韌帶修復手術。他回憶說:“在休養康復期間,我的內心很掙扎很矛盾,既因為受傷和高強度訓練讓我對這項運動有點抵觸,更害怕自己今后再也沒辦法滑水了。”
2011年以后,張偉由于年齡和傷病等原因逐漸淡出職業舞臺。退役后他曾有一段時間徹底離開了運動場。“那時候肚子都大起來了。”他笑著在自己健碩的腹肌上比劃了一下。“后來覺得不行,再這樣人都要‘廢了’,這才又開始鍛煉,回到滑水訓練場。”他說,“我的內心始終有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如今張偉是上海市青浦區的一名綜合行政執法隊員,他會利用周末的業余時間練習滑水,每周訓練一次。“相較于職業運動員有專業的教練、訓練師、醫師等輔助,作為愛好者我現在是自己來做所有的訓練規劃、安排。”他說,“比如為了保持身體狀態,我會在每天下班后給自己安排一些力量訓練,在家做些鍛煉。”
最近幾年,張偉以愛好者的身份重回滑水賽場,并在一些國內賽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讓他獲得了參加成都世運會的機會。
8月9日,中國選手張偉在2025年成都世運會男子索道滑水復活賽中。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本屆賽事上,張偉參加了男子尾波滑水自由式和男子索道滑水兩個項目,均未能晉級決賽。他坦言,因為傷病和年齡等原因,自己已很難回到曾經的競技水平。“現在滑水對我來說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生命里的一個坐標,指引著我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在代表中國隊參加滑水項目的選手里,年齡最小的熊音茵只有14歲,張偉參加2009年世運會時,她還沒有出生。“這幾年中國滑水運動發展很快,有很多好苗子。”張偉看著年輕的后輩,仿佛看到了16年前初登世運會的自己。
“未來是這些年輕人的。”他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