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蒙課堂到高校講堂,一紙詩卡如何“玩轉”傳統文化教育?7月9日上午,霞山區人民大道南的怡福國際商場三樓傳來陣陣詩韻童聲。文捷優教育新的教學點——怡福國際校區在古詩詞接龍游戲中拉開帷幕。
剪彩嘉賓陣容強大,包括高校院長、媒體前輩以及女企業家代表等。其中,孩子們高舉的“大文豪古詩詞卡牌”格外引人注目。這套卡牌擁有100多項著作權,已從課外培訓班走進嶺南師范學院選修課堂,以“游戲化學習”的方式,悄然改變著湛江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生態。
小朋友踴躍參與游戲。
游園會變身詩詞擂臺
“李白乘舟將欲行——請接下一句!”“忽聞岸上踏歌聲!我們組得分!”開業活動現場,剪彩儀式被設計成沉浸式詩詞游園會。五年級學生小林手握卡牌,熟練背誦《贈汪倫》。他興奮地說:“比背課文有趣多了!我們班同學都在收集‘詩人技能卡’。”
這套被孩子們追捧的“大文豪卡牌”,是文捷優深耕22年的核心課程載體。大文豪古詩詞素養課陳老師介紹:“每張卡牌對應一首古詩,通過‘詩人列傳’‘名句競技’‘意象闖關’三層玩法,讓孩子在游戲中記住75%以上的內容。”現場展示的卡牌上,杜甫不再是教科書里的嚴肅形象,而是配有“沉郁頓挫”技能標簽的“團隊輔助型”角色,蘇軾的“豁達”特質則化作加分項。這種將流行游戲機制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設計,讓嶺南師院文傳學院閻開振院長連連稱贊:“這才是Z世代需要的詩教方式。”
詩教鏈的養成之路
文捷優的破圈之路,映射出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軌跡。今年,文捷優與湛江日報社達成戰略合作,《小湛同學》小記者團隊有望成為詩詞卡牌的首批體驗者,報社教育項目相關負責人感慨:“媒體不僅是傳播者,更應參與文化傳承的實踐。”
更值得關注的是課程的“向上滲透”。2025年春季學期,“大文豪詩詞教學法”正式進入嶺南師院選修課,未來教師們學習如何用卡牌設計課堂。文學與傳媒學院有老師指出:“這門課解決了師范生‘詩詞教學枯燥’的痛點,已有學生用它獲得實習學校優質課。”其實,自2019年開始,嶺師文捷優雙方聯合推出“大文豪”卡牌賦能大學生“三下鄉”支教項目,助力鄉村基礎教育。
“詩教”寓教于樂
“所有美好都是有備而來,所有光芒都是歲月沉淀。”該活動邀請函上的話語,揭示了文捷優的底層邏輯。現場一位張女士分享了一個細節:她曾懷疑“玩游戲能學什么”,直到孩子自發研究卡牌上的詩人生平,寫出優質的作文。她感嘆道:“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興趣的火種。”
這種理念與湛江市女企業家的觀點不謀而合:“當代人需要人文底蘊,詩教培養的想象力、共情力,正是未來競爭力的核心。”活動現場,嘉賓們還體驗了“商戰模擬版”詩詞游戲——用“柳暗花明又一村”解讀人生困境,以“千磨萬擊還堅勁”類比積極向上的精神。
據悉,文捷優計劃年內將詩詞課程推廣至粵西30所合作學校。“大文豪古詩詞卡牌教學點”目前已遍布廣東深圳、佛山,四川成都,河南鄭州和江蘇張家港等全國多個城市。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