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創建助力‘百千萬’——坡頭區‘健康夜市’文明實踐活動”在奧體中心五環廣場火熱舉行。(7月9日《湛江日報》)
湛江灣畔,華燈映照,人聲鼎沸,藥香縈繞。上個周末,坡頭“健康夜市”異常火爆。其將健康服務搬進夜市的做法,不僅延續了“把醫療送到群眾身邊”的便民初心,更在中醫藥文化傳播與現代服務創新中找到了新的契合點。
傳統夜市往往充斥著美食與購物的喧囂,而“健康夜市”則另辟蹊徑,以“擺攤”的形式開展各類醫療健康服務,吸引不少市民“全家總動員”來“趕集”。實際上,以義診、推拿、針灸等健康服務為主的惠民活動并不少見,許多社區、機構、志愿服務組織都開展過,但都沒有“健康夜市”這么火爆出圈。這并非偶然,是“健康+夜市”這個新組合迸發出的吸引力。夜市中,多位中醫專家坐鎮攤位,為市民把脈問診、辨識體質,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中醫診療服務。這種“攤位小天地,健康大文章”的方式,既保留了夜市的煙火氣,又讓中醫藥文化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生活。
“健康夜市”,能不能讓“健康+夜市”產生“1+1>2”的效果,關鍵在于能否滿足大眾的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人不僅關注疾病治療,更關注“治未病”,改善自身狀態“卷”健康。而“健康夜市”契合人們的健康管理需求和喜好,將中醫藥文化與夜經濟相結合,在周末的夜晚舉辦,讓上班族避開日間忙碌,輕松實現“遛彎式問診”。這種資源整合模式,不僅提升了基層健康服務的可及性,更以夜經濟為紐帶,串聯起醫療服務、文化、消費等多元場景,為坡頭解鎖了“文化夜生活+健康新消費”的融合新路徑。
作為“我要去坡頭”主題活動的亮點,這場夜市更承載著文明實踐的深層意義。它將健康服務從“陣地式”轉向“場景化”,讓精神文明創建融入“煙火氣”。當中醫專家的問診攤位前排起長隊,當孩子捧著中藥香囊露出笑容,當市民接過涼茶時的那句“真貼心”,我們便能讀懂:健康惠民從不需要宏大敘事,一個攤位、一次問診、一杯涼茶,就足以讓“百千萬工程”的暖意直抵人心。
展望未來,這樣的“健康夜市”值得在更多地方推廣。更期待“健康夜市”能成為常態化活動,成為城市健康生活的新地標,讓健康理念真正扎根于每一位市民心中。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