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的早晨是從一碟熱騰騰的爛鑊炒粉開始的,街邊小攤上師傅手持鐵鏟,在寬大的鐵鑊里翻動著雪白的坡尾粉。鑊是破的,邊沿缺了個口倒像是特意給這煙火氣留了個逃逸的通道來,粉粘了鑊氣,裹著豆芽和雞蛋,盛在粗瓷碟里。再淋上一勺豉油,便成了吳川人一天最踏實的開場白。
我常去梅菉老街閑逛,這里的騎樓比別處更顯滄桑,灰白的墻面剝落出時間的肌理,老裁縫鋪里,阿婆踩著縫紉機,針腳細密如同時光的刻度,對面賣海味的老伯把曬干的蝦米排列得整整齊齊,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偶有摩托車呼嘯而過,驚起一群在街心啄食的麻雀,轉眼又歸于平靜。
吳川人對海有著特殊的感情,吉兆灣的沙灘上,總能看見拾貝的老人,他們彎腰的弧度,與海浪的曲線驚人的相似,漁歸時分,博茂漁港便活了過來,船身還滴著海水,甲板上熒光閃爍的漁獲,在討價還價聲中找到了各自的歸宿,海風裹挾著咸腥味,吹皺了賣魚婦人額前的碎發(fā)。
正月里的吳川最是熱鬧,飄色巡游的隊伍從萬壽街一直排到江心島,孩童扮做神仙模樣站在精心設計的支架上衣袂飄飄,恍若真要從人群中飛升而去,圍觀的人們瞇著眼睛,從那些稚嫩的臉龐上,或許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黃昏時分,我總愛去鑒江散步,江水不急不緩地流向南海,像極了吳川人的性子,岸邊的紅樹林里,白鷺單腳獨立,守著最后一道夕照,對岸的燈火次第亮起,倒映在江面上,被水流揉碎了又拼湊起來,恰似這片土地上的故事,生生不息!
吳川的夜晚也別有一番風味,街邊的大排檔亮起黃昏的燈,烤生蠔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人們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遠處的漁船燈火點點,與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仿佛整個小城都沉浸在溫暖的夢境中,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讓人流連忘返。
點評:小作者從多角度、多維度寫出淳樸的吳川風貌,讓讀者在閱讀中品味吳川煙火氣息。習作行文自然,結構完整合理。
指導老師:許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