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桃子媽媽向我吐槽桃子最近的“瘋狂”之舉:“看到一個小女孩穿著漂亮的禮服彈鋼琴,她就嚷嚷著要學,上了6節課就說不上了。看到同學輪滑滑得特別好,就讓我給她報名學,上了幾節課,剎車都還沒學會,就說沒意思,不去了。天氣熱了又喜歡玩水,就想著學蛙泳,剛學會換氣就說太累也不想學了。這一個多月下來,她一共學了三四種,沒一個能堅持下去的,太容易半途而廢了。”聽完桃子媽媽的吐槽,我問了她一個問題:“桃子一個月內居然學了三四種新技能,你不覺得很厲害嗎?”桃子媽媽陷入沉思……
“三分鐘熱度”的人是隱藏的超能力者
如果你和桃子一樣對什么都感興趣,又是“三分鐘熱度”,那么,恭喜你!這可能是你剛挖掘到的超級天賦———一個“多重潛力者”。簡單來說,你就是那種擁有高度學習熱情的人,基于熱愛,你會快速投入新的體驗當中。
或許在外人看來,“三分鐘熱度”的人是善變的,是在“浪費時間”。實際上,這類人的探索欲更強,也更愿意嘗試各種新的學習項目,因而有更大的“主動學習”動機。他們不滿足于被老師或者家長安排好的學習計劃,腦子里總有要“試試新東西”的念頭,更容易成長為多才多藝的人。
在這個科技驅動發展的年代,具備多重潛力的人才更受歡迎。哈佛商學院將人才劃分為T型和π型,后者指那些能夠同時處理多項事務的多重潛力者。事實上,許多成功企業的領導者都融合了這兩種人才的優勢。
“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獲”
在一些家長看來,“三分鐘熱度”就是在“浪費時間”。其實,熱度永遠都是正面的,有“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獲”。在體驗新事物的過程中,你是快樂且主動學習的,雖然這個時間持續不久,不一定能做到深度學習,但是依舊會有收獲。
我和桃子媽媽聊了一下她眼中“半途而廢”的桃子發現,6節鋼琴課她接觸到了五線譜和基礎音階,還能彈出“小星星”這種簡單旋律。上了幾節輪滑課已經能緩慢滑行,只要稍作練習,就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轉向、剎車、提速。
能專注在一個領域實現深度學習并且獲得成就的人確實讓人佩服,但是對于專注力比較薄弱的少年兒童來說,熱情才是驅動他們學習的核心動力。他們的專注力一般都始于熱情,到底哪一股熱情能轉化為專注力,其實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
怎樣利用好“三分鐘熱度”
如果你擁有“三分鐘熱度”這種天賦,你可以試試如何掌控這種超能力!
一、做好項目歸納
當你“熱度”減退,決定暫時不再繼續某個項目時,可以把所有相關東西收集到一起(工具、書籍、筆記等),貼上標簽:寫上項目內容、希望達到的目標、現在正處在什么階段,今后如果恢復學習可以從什么環節開始。家長看來,這個項目還沒有完成,但是對于同學們來說,它已經階段性地“完成”了,這些就是你的一個作品集。
當你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時,回看這些作品,你會發現自己學習能力、學習熱情并不欠缺,只要你努力就會有進展。
二、形成“完成清單”
用一張紙把自己過往的全部經驗或成就羅列出來,包括所有未完成的學習計劃、想看完但是看了一半的書籍、學了幾天的游泳、上了一節英語外教課等等,沒準可能會發現對某個項目依然有熱情,會重新撿起當初的熱愛。
正是在這樣的“完成清單”激勵下,同學們會慢慢找到自己擅長的事和喜歡的事。
名人也會“三分鐘熱度”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存在一種叫“突觸”的結構,它源于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在人類誕生之初,突觸的數量會迅速增長,尤其在3歲時達到頂峰。隨后,在成長的十幾年里,那些經常使用的突觸聯結會得到強化,偶爾使用的則得以保留,而不常用的突觸聯結則會逐漸消亡。
對于具有多重潛力的人來說,培養這些突觸聯結的最佳途徑恰恰是“三分鐘熱度”。通過廣泛涉獵、對各種事物都保持好奇心,能夠讓各種優勢突觸聯結都保持活躍,其中的優勢聯結得到強化,從而塑造出卓越的各項能力。《愛麗絲夢游仙境》風靡全球,它的作者查爾斯·路特維奇·道奇森除了是作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牧師、一位優秀的攝影師。
可不要小看一時興起的“三分鐘熱度”,沒準你未來幾年直至一生的熱愛都源于此時的“三分鐘熱度”。
【小互動】
你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嗎?做個小測試:
□ 興趣愛好特別多,但大多都無法堅持下去
□ 一旦知道這件事怎么做,就會感到無聊
□ 很難產生具體而長久的目標,不會因受到熱愛的驅使去做某件事情
□ 容易因為放棄產生愧疚感,又用“下次一定”自我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