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是刻在青銅鼎上的遠(yuǎn)古圖騰,是落在素絹上的水墨長卷,更是流淌在炎黃子孫血脈中的文明基因。它們?nèi)缧呛觾A瀉,鐫刻先民智慧;從甲骨文的拙樸到行書的飄逸,將五千年風(fēng)華凝于筆尖。
漢字是智慧的迷宮。你看,字謎如漢字與心靈的捉迷藏——“一口咬掉牛尾巴”竟是“告”字!牛的尾巴被口吞沒,巧思如閃電劈開混沌;再如“守門員”謎底“閃”字,人影立于門框,叫人拍案叫絕。去年元宵,我猜中“半部春秋”為“秦”,歡呼與燈籠暖光交織,漢字成了掌心躍動的星辰。
歇后語是漢字與生活的幽默對話。“打破砂鍋問到底”如孔子“每事問”的執(zhí)念;“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猛將與繡花的碰撞,令人捧腹。它們不僅是語言游戲,更是先民鐫刻時光的智慧。
漢字之美,形神如畫。“山”字三峰并立,松濤回蕩;“水”字波光瀲滟,溪流淙淙。橫豎撇捺間藏著山水韻律。更動人的是漢字哲思——“忍”字心上一刀,恰如“小不忍則亂大謀”;“信”字人言相依,訴說一諾千金。
幼時母親握我手習(xí)字,毛筆沙沙游走,一橫如長城逶迤,一豎若青松挺立。漢字讓我懂得,“書同文”的魄力讓文明不熄,簡化字讓文化流入萬家。橫平豎直間跳動著文明的脈搏,方寸結(jié)構(gòu)里屹立著民族的風(fēng)骨。
我愛你,漢字!你是龜甲上的密碼,竹簡上的長歌,是母親掌心的溫度,燈謎躍動的火苗,詩卷翻飛的月光。愿追隨你的足跡,在橫豎撇捺的江山里,尋文明之源,筑精神之巢。
點評:此文以漢字為軸,融文化厚重與童真趣味于一體。比喻靈動,案例鮮活,展現(xiàn)漢字智慧。建議略釋“半部春秋”謎底,增強讀者共鳴。
指導(dǎo)老師:周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