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現場。
10月18日,湛江市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百千萬工程”優秀案例評選活動暨“湛江市十大科技成果轉化優秀案例”頒獎儀式舉行。活動發布“湛江市十大科技成果轉化優秀案例”,通過優秀產學研合作案例的推廣、學習及專業的引導,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引導更多優秀科技成果在湛江就地轉化。
本次活動由湛江市人民政府指導,湛江市科學技術局、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湛江分社主辦,通過優秀產學研合作案例的推廣、學習及專業的引導,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引導更多優秀科技成果在湛江就地轉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寫在湛江大地。
選手亮出科技絕活
致力打造行業標桿
今年6月份,湛江市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百千萬工程”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一啟動,就得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積極響應。歷經報名、專家初審、網絡投票等環節,18日當天,15個項目入圍選手匯聚路演現場,展開激烈角逐,各自展示項目的技術特點、創新優勢、市場前景以及社會效益。
湛江生蠔“洗澡”“休眠”后鮮飄全國,循環養殖技術讓雷州山羊“住得享受,吃嘛嘛香”……15組項目選手亮出自己的科技絕活,集中呈現湛江科技成果轉化的蓬勃態勢。臺上簡短幾分鐘內路演,凝聚了無數湛江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湛江市科技局副局長張雪琦表示,項目代表的積極踴躍,可以看出在各個科技領域人才輩出,在他們身上看出了敏銳的市場嗅覺,更重要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分享中,他們用心沉淀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寶貴經驗,樹立了行業標桿,并借助此次活動搭建的交流平臺,使大家有所借鑒和啟發。
“這次路演的項目依托湛江的產業發展基礎,是厚積薄發的一種體現,由于占據夯實的產業基礎和穩定的消費習慣,本地實際的市場需求的優勢就凸顯出來,產業化落地可能性大。”作為評委的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周懷峰表示,只有將科技成果形成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嵌入產業鏈(供應鏈)中,面向市場,并接受市場的競爭,科技成果才能真正更好轉化。
暢通科技轉化渠道
實現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
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過程中,通常伴隨著漫長且繁復的對接、試錯與迭代階段。如何實現科技與和產業雙向奔赴,從理論到具體的實踐,一直是湛江科技探索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湛江市科技局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科技創新與地方經濟的深度融合,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助推“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發力點,不斷優化服務,搭建平臺,鏈接供給端和需求端精準匹配,促使優秀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此次,《高良姜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項目成功入選了湛江市十大成果轉化優秀案例。“獲獎既是對中國熱科院加工所服務徐聞良姜產業助力‘百千萬工程’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科研院所團隊繼續發揮人才科研優勢積極融入地方鄉村振興大戰略格局的鞭策。”主導《高良姜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項目研究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曉兵說,高良姜是湛江非常具有道地特征的特色優勢產業,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其健康價值有極大的挖掘利用前景,希望各相關科研院校、企業、農業經營主體一道積極參與到高良姜健康產業中來,為湛江道地中藥材的傳承創新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如今,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研發經費投入及其強度增速均列全省第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科研園區正式落成;新增各類研發機構2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88家,連續六年實現正增長;推動成立湛江海洋、現代農業、綠色化工三大產業創新中心,有效匯聚各方創新要素,推動產學研一體化,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科技成果在湛江大地開花結果。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