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湛江市推出《湛江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搶抓低空空域改革、技術創新和規模應用發展機遇,加快培育發展我市低空經濟。(9月25日《湛江日報》)
搶抓時機、搶先布局,用低空經濟激發“騰飛”新動能!
近日,《湛江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出爐,引起廣泛關注。《行動方案》規劃清晰“路線圖”:加快構建“1+4+40”的機場體系;培育八大特色應用場景;打造海島場景示范模式;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在低空物流運輸、航空應急救援等應用協調聯動;力爭低空經濟產業規模達到10億元以上……這標志著在低空經濟這個新賽道上,湛江加力提速。
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通俗地說,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低空經濟產業已滲透至百業百態。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低空經濟具有高科技主導、高效能運營和高質量發展等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確立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點之一。眼下,越來越多地方出臺方案、謀劃落子,爭相布局這條新賽道上。
低空經濟這條新賽道有多“火”?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省內不少兄弟城市先后出臺方案,鉚足勁頭、競相追逐。在低空經濟方興未艾的這個關鍵當口、緊要時刻,湛江決不能猶豫觀望。必須全力以赴、快馬加鞭,把低空經濟的時代紅利牢牢掌握在手中,才能為湛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積蓄更多優勢。
賽道越是擁擠,越是要抬頭看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方法論,把準低空經濟發展重點,找準工作路徑和方式,發展有湛江特色、能發揮湛江優勢的低空經濟。特別是湛江位于“雙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等交匯處,如何發揮湛江城市能級、區域中心、產業集群、空港樞紐等方面優勢,在低空場景應用、低空產業培育、低空智慧賦能、低空資源集聚、低空設施優化等方面取得更多“實物工作量”,值得好好思考。
逐夢低空經濟,湛江未來可期!湛江低空經濟其勢已起、蓄勢待發。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強化產業思維、科技思維、市場思維,將《行動方案》落到實處,在這條新賽道上跑出湛江“加速度”。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