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八兩個月在招標平臺上的連續公告,湛江市赤坎區第三個“飛地經濟”板塊——首善云谷科創產業園在海田路和振興路交匯的金城地塊落戶成功。該園是赤坎區首個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為定位的數智化平臺項目。
一年多來,赤坎區上下立足民心工程,培育新質生產力,另辟綠色發展新賽道。記者在有關部門了解到,除正在密鑼緊鼓進行前期工作的首善云谷科創產業園和今年三月開工的赤坎區智慧城數字經濟產業園兩大項目外,該區目前在運營的創新創業載體達11個,已成粵西頭號“孵化器之城”。在運行的創新創業載體包括: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湛江市智圓谷,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銀領(湛江)數字產業孵化園、騰商軟件園、智貝貝科技園,國家級眾創空間智圓谷等。
這些出現在電子地圖上的孵化園區新潮名稱,不僅令滴滴車司機印象深刻,大呼傳統的“赤坎街”變身“赤坎谷”,還源源不斷地培育新質生產力。
我市唯一的國家級民營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智圓谷已創辦十年,累計培育出科技型中小企業185家,畢業企業35家,近兩年來孵化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1家。
目前,赤坎區電商業務關聯企業達4839家,工業技改投資額增速名列全市第一。科創園和日漸成熟的產業園良性互動,吸引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材料研發和服務型制造業等領域高新企業落戶,新質生產力帶來明顯產業效應。今年上半年,該區工業投資完成額增長154.6%,制造業投資完成額增長96.4%,增速均領跑全市。
打造“孵化器”之城,對產業結構“補短板”同樣大有裨益。如騰商軟件園落戶赤坎,彌補了粵西民營軟件產業的空白。
為突破人才、技術、資金瓶頸,赤坎科創“飛地”模式連響三炮:該區智貝貝科技園與深圳微谷眾創社區簽下“雙向飛地”首單,雙方園區各劃出場地供對方引入科創孵化企業;赤坎區和廣州越秀區聯手打造“雙向飛地”科創中心分別在赤坎海田和廣州黃花崗科技園掛牌;用地近30000平方米的首善云谷科創園項目簽約。
嘗“雙向飛地”頭啖湯的智貝貝科技園負責人對記者說,引入“雙向飛地”模式后,在人才效應下,湛江首個民營數據中心和外溢型餐飲連鎖品牌孵化企業近期有望落戶該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