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從到文明創建辦工作后,每年都隨督導組前往市區大街小巷,農貿市場,社區周圍調研亂擺亂賣的情況,總體感覺亂擺賣的現象有明顯好轉,但問題還不少。如有些商販打著搞活“煙火經濟”的牌子,每到夜色降臨,便在人行道上擺上就餐的桌椅板凳,有的在非機動車道上擺上水果攤,有的交通路口成為流動攤販的集賣點,農貿市場的買賣延伸到市場的周圍街巷,呈現出一種交通堵塞、噪聲四起、煙火繚繞的狀況。使人感到“地攤經濟”一旦無序發展,導致煙火味籠罩城市的上空,污染城市環境,這絕不是我們盼望的美好生活,是文明創建工作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地攤經濟是城市一道風景,是便民利民的有機部分;它能提振經濟、改善就業,給市民生活帶來便利,同時在這里還可感受市井民情和生活百態。允許“地攤經濟”在規定的地段和時間有限開放,這本是煙火氣形成的常態。但有人就曲解了這一政策,認為可以隨心所欲,任意在城市任何地方設點擺攤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城市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講究科學嚴謹。沒有規矩不成方園,缺乏約束就成了一盤散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城市管理都要講道理、懂章法、守規矩,不能突破底線,不能隨心所欲。眾所周知,沒有通過審批,不在指定地點經營的攤販存在著巨大的食品衛生安全隱患;亂占道經營,會導致交通堵塞,形成交通亂象。部分流動攤販還影響了市民的出行乃至正常生活。這是城市建設和管理必須要克服的短板。制止亂擺亂賣,占道經營本質上是為了規范市場行為,督促城市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有更大的提升。
改善民生、惠及民生與講究城市的秩序和文明衛生并不矛盾,而且是和諧統一的。地攤經濟可以給更多人提供自主就業的機會,可以豐富市民生活,讓更多家庭受惠。城市文明內涵原本就有豐富的民生要義。創建文明城市實則充滿對民生的關愛。街頭巷尾的小攤小販與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最接地氣,更能彰顯城市以人為本的溫度。但城市“煙火味”一定要控制好,小商販要規范經營,有序擺賣,不能隨便占道,不能到處冒煙,不能不服從執法管理,更不能侵害他人利益。夜市經濟首先要遵守城市管理規定。一切都要以講文明、講秩序、守法規為基礎。不能因為辦夜市、擺地攤而影響交通,甚至污染環境,制造噪聲,那樣整座城市就會烏煙瘴氣,市民生活環境也會亂象紛呈。
湛江的地攤經濟一向比較紅火,但夜間亂擺賣現象總是禁而不絕。面對新形勢,有關職能部門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在發展地攤經濟的同時,必須履行好科學規范管理職能。要在攤位設置、攤位服務中用心用情,體現精細服務和管理的水平。要認清擺攤經濟與文明創建的關系,要制定工作細則,推出務實舉措。要向市民講清楚哪些地方可以放開,哪些時間段能夠允許地攤擺賣。對違反規定的要大膽管理,對無理取鬧者要嚴肅處罰。同時,針對地攤銷售商品的衛生防疫、質量問題等,有關部門也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對違規者要依法嚴懲。促使地攤經營者依法守規經營,不斷增加監管工作的力度和溫度,通過努力,讓地攤經濟以“煙火氣”照亮民生幸福,市民群眾將充分享受到精細化管理帶來的好處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