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海洋長風起,筑夢深藍正當時。
湛江三面臨海,海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23公里,約占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全國的十分之一,是全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水產總產量和總產值連續20年居全省首位,水產產業年產值500多億元,從業人員達100多萬人。
11月18日,湛江召開水產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水產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奮力打造全球水產產業高地,奏響向深藍挺進的宏偉樂章。

水產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形成跨行業完整產業鏈
世代耕海牧漁的湛江人,大力發展水產產業。湛江成為我國水產品主要養殖和進出口地區,是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的“全球水產采購基地”。
湛江對蝦、湛江金鯧魚、湛江蠔三大品牌享譽國內外。作為馳名中外的“中國對蝦之都”,湛江對蝦種苗產量、養殖面積、養殖產量、飼料產量、加工規模、出口量和交易額七項指標均居全國各地級以上市第一。湛江還是“中國金鯧魚之都”,年產金鯧魚8萬多噸,占全國的40%、全省的80%,總產值達70億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湛江生蠔同樣是一絕,年產量40萬噸,占全國的10%、全省的35%。
2010年6月,廣東首個深海網箱產業園在特呈島投入建設,就此拉開了湛江深海網箱養殖發展的序幕。目前,湛江深海網箱制造量全國第一,深海網箱養殖數量全省第一。
如今,湛江水產產業已形成了包括種苗、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跨飼料生產、生物藥物、裝備制造、包裝運輸、專業服務、休閑漁業等多行業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供應鏈,涌現出恒興、國聯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 引領水產產業發展風向標
立足新發展階段,湛江堅持以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引領水產產業華麗轉身,努力走出一條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堅持以工業化理念重塑水產產業鏈、價值鏈,全市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203家,年加工能力100萬噸,年產量60多萬噸,水海產品加工全國一流。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充分發揮中國水博會的宣傳推廣作用,持續擦亮“湛江對蝦”“湛江生蠔”“硇洲鮑魚”“湛江沙蟲”“吳川烤魚”等國字號品牌。
堅持以生態化理念實現水產產業發展高品質、可持續,大力發展“碳匯漁業”,全市貝類養殖產量50多萬噸,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達22萬噸。深入開展水產養殖生態化改造,大力推廣微生物治污、尾水凈化循環利用等健康綠色養殖技術,打造全國水產綠色生態養殖示范區。
堅持以數字化理念驅動水產產業提效能、激活力,“數字水產”發展方興未艾。國聯公司5G水產品加工生產線全國領先;恒興公司首創的智能池塘養殖系統已投入使用;全聯水產采購平臺集水產品國際貿易、加工、倉儲、物流、銷售于一體,到2021年營業額已突破75億元人民幣。

聚焦關鍵環節精準發力 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大海,賦予湛江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湛江水產產業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有望率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湛江通過自主創新,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湛江將繼續依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集聚優勢,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海水魚良種場,培育一批國家級水產種業龍頭企業,建設全國的水產種業“硅谷”。
沒有綠色的養殖方式,就很難產出高品質的水產品。全市在建國家級海洋牧場2個,建設海洋與漁業類保護區22個,保護區數量、面積和保護品種均居全省首位;全市4.5萬多畝高位池全部建成尾水處理設施,規模達全國之最。
為加快打造世界級水產品交易中心,湛江將著力推進中國(湛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全力辦好廣東·東盟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中國國際水產博覽會和現代漁業論壇,加快形成“買全球、賣全球”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