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屆MIPIM Asia峰會(亞洲國際商業地產投資交易會)在香港舉辦,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榮獲“最佳未來超級城市”金獎。這是該項目繼美國波士頓景觀設計優秀獎、綠色建筑LEED-CS金級預認證、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后獲得的又一項國際性大獎。
力壓群雄摘金
據了解,本次峰會以“顛覆地產業:跨步向前”為主題,探討地產業顛覆現象及產業科技創新的新興趨勢,并評選出12個不同領域的房地產獎項,每個獎項設金、銀、銅獎各一名,吸引了近150個項目參賽。其中,碧桂園集團與美國Sasaki事務所聯合打造的森林城市項目以其綠色智慧的規劃設計理念榮獲“最佳未來超級城市”金獎。此前,2012年~2015年獲得此項金獎的項目為韓國濟州島成功集團度假城、印尼雅加達“佩塔米納能源大廈”以及中國香港九龍西公交樞紐項目。
森林城市之所以得到眾多國際級規劃設計獎項肯定,相關專業人士認為碧桂園在森林城市項目中集成了立體城市、垂直綠化、產城融合、海綿城市、智慧城市、TOD模式當前世界六大先進的城市規劃創新理念,“是一次破解全球城市發展問題,即‘城市病’的積極探索”。

?
立體城市
森林城市的公共交通形式多樣,包括輕軌、巴士、水上交通等,未來規劃連通新隆高速鐵路,形成公共交通運輸網絡。
復合功能以及市政功能建筑圍繞運輸中心進行布置,車輛通行的相關基礎設施位于第一、二層,地面公園及其關聯系統形成的公共區域位于基礎設施裙房頂層。這種人車分流的立體交通模式營造出連續性的城市平臺景觀,人們在地面可享受休閑自在、安全潔凈的慢行生活。
垂直綠化增加綠化面積
森林城市多維度生態景觀的垂直綠化擺脫了傳統平面綠化在植物數量和種植面積上的限制,利用最小的占地面積創造最大的綠化效果。
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森林城市建筑綠化墻體采用重量輕、保水透氣性好、適宜植物充分扎根的特制培養基,有助于綠化效果的持久性。綠植可以保護墻體結構不受紫外線輻射和其它物理傷害,延緩材料老化、防凍抗暑、提高隔熱性能。在灌溉方面采用現代化技術,實現植物的自動灌溉和施肥,并采用特殊種植工藝確保植物四季常青。

?
美化城市環境
森林城市多維度綠化并不只是單純地實現植物在垂直面上的種植,而是將不同色彩、尺寸的植物進行排列組合,讓植物造型與建筑形態在空間設計上統一,構建出與周圍環境交互映襯的視覺效果,讓城市建筑更具藝術氣息,實現城市建筑藝術表現的多樣化。
產城融合著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
森林城市位于馬來西亞伊斯干達經濟特區,緊跟我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與新馬、東盟經濟體互動。伊斯干達經濟特區被看作新加坡產業轉移的基地,目前,該地區已吸引淡馬錫、微軟、華為等企業入駐。
森林城市亦將引進無污染的現代化高端產業,如金融、旅游和總部經濟,打造優質的就業、創業氛圍。同時森林城市還著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例如生態化、高科技的低碳產業,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構建多元復合城市功能
森林城市在規劃上注重各個區域的商業、教育、醫療等城市服務功能的結合,以產城融合、提升城市定位、緩解“鐘擺式”交通為目標,通過空間上的布局,形成服務多樣、配套完善、職住平衡的多元復合功能城市。
產城規劃先行,使公共建筑、綜合體、居住建筑等城市“細胞”有機融合形成良好互動,滿足居民辦公需求的同時,享受便捷的都市生活。

?
海綿城市
森林城市位于“四季如夏,一雨成秋”的馬來西亞,將“海綿城市”理念貫穿其中,使之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最大限度提升環境承載力。
森林城市以海藻保護區為生態核心,以濕地公園、社區公園為生態節點,以道路綠化、線性濕地、濱水綠地為生態廊道,聯系各主要節點,形成森林城市的綠地生態體系。
采用街道的種植槽、透水性鋪裝、雨水花園等設計,使雨水滲透匯集到濕地河道,以達到雨洪管理的目的,使生態系統有機循環。
設置多個“雨洪公園”,使水系具備足夠的雨水調蓄與排放能力。其附屬的濱水綠帶具備凈化城市所匯入雨水的能力。水系岸線設計為生態駁岸,以提高水系的自凈能力。

?
智慧城市
森林城市利用互聯網科技,為居民打造平安、迅捷、宜居、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生活,從城市運營、社區管理、物業服務到智能家居,實現全方位的智慧管理。
著力加強就業、醫療、文化、安居等專業性應用系統建設,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從而促進森林城市公共資源在全城范圍的共享,使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協調高效運行。
TOD模式
“公交出行”是森林城市所提倡的生活模式,其中主要提供的公共交通有:軌道交通、巴士干線和水上交通等,以達到低碳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污染、減緩城市溫室效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森林城市內公共交通站點的布置考慮了城市主路網骨架及其服務有效半徑等因素,使公共交通服務網輻射到城市內各個公共節點,實現高效便捷的“點對點”公共交通覆蓋。

?
溫馨提示:
如果您對碧桂園森林城市這個項目感興趣的話,請點擊屏幕下方“閱讀原文”,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手機號碼,即有專人和您聯系。
關注“湛江新聞網”微信公眾號,可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咨詢電話:15900135890
報名掃描二維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