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金點鮮
泥猛魚很不起眼,一直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它卻是湛江名魚之一,有內涵,集數種魚特點于一身:既有魚立魚之鮮,也有沙錐之清香,更有金古魚之甘甜。它是遠近馳名的“湛江雜魚湯”的主角;它香嫩韌口,無鱗無刺,“童叟無欺”,煲湯煲汁、干煎、豆豉蒸風味獨特;它是藻類營養 “萃取器”,多食泥猛相當于間接攝取藻類營養素。
因此,“難登大雅之堂”的泥猛魚卻深受“湛江嘴”喜愛。在此,本人為食客們介紹這位湛江海鮮“名角”——泥猛魚。
一、肥美泥猛何時有?覓食盡可在深秋。
泥猛魚是海洋中的植食魚類,喜食海藻。每年春季,海藻萌芽之時,也是泥猛幼苗開始成長之時。歷經立夏、小滿,直至深秋,隨著海藻種類越來越多,越長越茂盛,泥猛的食物源越來越充足,它們也越長越大,越來越肥。現階段的泥猛煮熟后,厚實的肉爆皮而出,味香四溢,讓人難以抵御其誘惑。
二、兩步驟一注意 教你買到靚泥猛
1、步驟一:不同種不同質,先定種類
常見泥猛魚有三種:本地泥猛(產于本地淺海灣)、花泥猛(海南產,又叫海南泥猛)、斑泥猛(產于有珊瑚分布的較深海域,又叫珊瑚泥猛)。本地泥猛最好吃,斑泥猛其次,花泥猛味道稍遜一籌。關于泥猛品種的學問有二:
其一是本地泥猛為什么最好吃?
湛江海灣眾多,有火山活動史,地處幾條河流的入海口,海水鹽度適中,紅樹林植被廣闊。再加上污染少,生態環境良好,很適合藻類、微生物及浮游生物生長、繁衍。五顏六色、上百種藻類共生于湛江灘涂,是名副其實的“肥海”,產出的泥猛魚一般都很肥,味道鮮香,品質遠比外地一些沙質深海泥猛好。
本地泥猛即捕獲即上市,流通時間極短,售賣時用的是原生海水,生猛度高。

其二是如何辨別這三種泥猛?(圖一)
本地泥猛:個頭較小,多為一兩半至二兩,最大不到半斤,而且身型比花泥猛修長。視生長環境和藻類食源不同,魚身顏色也不同,常見有微黃、灰黃、金黃、黃褐、灰褐和灰黑等等;它的表皮分布著不太規則的灰白暗斑點。
(注:泥猛魚的表皮顏色與食源有關。湛江淺海灣生物多樣化造就了其各種各樣的顏色。而深海的泥猛魚顏色就相對單一了,比如花泥猛,它的顏色就不多)
花泥猛:個頭較大,多為半斤至八兩,最重可達一斤半至兩斤;魚身淺灰、銀灰或灰紫等,表皮均勻分布黃褐色斑點,像石斑魚一樣,比較搶眼。
斑泥猛:與本地泥猛各種特征相似,因生活于珊瑚礁石海域緣故,魚身除了斑點以外,也有一塊一塊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