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臺風“樺加沙”來勢洶洶,湛江這座與海洋共生的城市,再次站到了防風抗災的最前沿。早已習慣了與風雨的較量,但每一次臺風來襲,都是對城市韌性與協作能力的全新考驗。據氣象部門預測,臺風“樺加沙”將給湛江帶來嚴重風雨影響,極易引發城市內澇、地質災害等風險,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醒,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做好臺風防御工作,讓每一道防線都經得起風雨檢驗。
筑牢責任防線,讓“時時放心不下”成為行動自覺。防御臺風,考驗的是責任鏈條的緊實度,任何一個環節的松動,都可能讓風險演變成災害。從市三防指揮部的統一調度、實時研判,動態調整應急響應等級,確保指令精準下達,到區縣根據轄區特點細化部署,加強對涉險關鍵區域和前期已轉移地區的排查,再到鄉鎮社區深入一線落地執行,看漁船是否錨定牢固、查排水是否通暢,逐戶提醒避險……每個層級都要把“防臺風”當成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湛江過往的防風經驗早已證明,越是把責任壓實到“最后一公里”,把隱患消除在“成災之前”,災害造成的損失就越能降到最低。
織密防范防線,以“萬無一失”的準備應對“萬一可能”。要繃緊“防風險”這根弦,以底線思維定方向,用極限思維做足準備。防御臺風不能只盯著“大概率”的常規風雨,更要把“小概率”的極端風險想在前、防在前,立足臺風可能帶來的最強風力、最大降雨、最嚴重內澇等極端場景,把隱患排查、物資儲備、人員轉移等各項準備工作做在風雨來臨之前。唯有摒棄“差不多”的僥幸,杜絕“過得去”的敷衍,才能在風險突襲時從容應對,用“萬無一失”的準備,守住“不讓風險演變成災害”的安全底線。
迎戰臺風,從來不是某個人、某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協同戰役”。湛江市三防辦發布的《致全體市民的臺風防御告知書》提到,“千萬不能心存僥幸”“人不出門,車不上路”……這不僅是提醒,更是對生命安全的鄭重守護。我們每個人都應嚴格依照防風指令,落實各項防范舉措。多一分警惕、多一分配合,城市防線便多一分堅固;人人扛起責任、主動參與,方能匯聚起磅礴之力,筑起一道堅不可摧、抵御風雨的“銅墻鐵壁”,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風雨當前,沒有旁觀者。只要上下同心,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準備做在前面,就一定能頂住“樺加沙”的沖擊,守護好我們這座濱海城市的安寧。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