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25年全市海洋伏季休漁暨漁業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召開,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的決策部署,全面部署我市2025年海洋伏季休漁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全市漁業安全生產平穩態勢。(據4月28日《湛江日報》)
漁業資源是海洋賦予人類的珍貴禮物,支撐著無數漁民家庭的生計,維系著沿海地區經濟的繁榮。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一些過度捕撈、非法捕撈等短視行為,讓海洋漁業資源陷入了一定的危機。海洋伏季休漁制度的推行,正是對這一現實的深刻反思與積極應對。它為海洋漁業資源提供一個寶貴的休養生息期,讓魚類等生物得以繁衍、生長,恢復種群數量。
從這個角度去說,休漁期是保障漁民長遠利益的重要手段。短期的停產或許會讓漁民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休漁能使海洋漁業資源得到養護,后期漁民捕撈的魚個體更大、產量更高,收入也將隨之提升,避免“竭澤而漁”式的短視行為。例如,一些嚴格執行休漁制度的地區,開漁后漁業豐收,漁民收入顯著增加,漁業經濟也得以健康、穩定發展。
因此,要進一步壓實責任,筑牢休漁制度落實防線。一方面,做實做細休漁制度的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短視頻、社區宣講、漁港座談等多種渠道,以通俗易懂、生動鮮活的方式,向漁民普及休漁的深遠意義與政策法規。可以從海洋生態平衡的大局,到漁民自身長遠利益,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講解,讓漁民深刻認識到休漁不僅是對海洋的回饋,更是對自身生計的長遠保障,從“要我休漁”轉變為“我要休漁”,從而更加主動遵守休漁規定。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職能部門聯合工作機制。漁業、公安、海警等部門應打破壁壘,加強協同配合,構建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的高效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對違法者絕不姑息,形成強大威懾,保障休漁秩序穩定。
同時,還需要技術支持和制度創新的雙重保障。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并得以應用,推動漁業管理朝著精準化方向大步邁進。基于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實時監控系統,依托數據分析模型,精準預測魚群分布規律,從而為科學制定休漁方案提供堅實依據。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休漁成效,還能為漁民創造更多發展選擇。
如今,我市即將全面進入休漁期。這是海洋的“休養生息令”,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轉折點”。此刻,我們都應行動起來,以敬畏之心、責任之舉,為海洋生態筑牢防線,共赴這場守護藍色家園的生態之約。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