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湛江海關所屬霞山海關智慧海關建設重點推進項目“進口鐵礦、原油24小時全通型智慧口岸”在湛江港啟動試運行。
湛江港是我國華南地區通航條件和鐵礦石、原油接卸條件一流的樞紐港口。為有效防范安全準入風險,守護國門安全,霞山海關與湛江港集團同頻共振、同題共答,依托近紅外光譜儀、放射性監測儀、AI機器視覺識別3類新型在線儀器和裝置,將海關查驗順勢嵌入港口生產作業,實現全波段監測、全流程抓拍、全批量探測,在線、實時、無損開展固廢排查、放射性檢測、外來夾雜物檢驗,實現了查驗監管智能化、數字化、程序化。這是全國海關首次在公用碼頭成功復制推廣的“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鐵礦石)”場景項目。
“該模式啟動后,每批鐵礦石平均通關時長可較以往節省15個小時以上,預計每年可節省綜合物流成本約1790萬元,打造了關企合作共建智慧口岸的優秀典范。”湛江港集團散雜貨分公司副總經理李保華表示。
據了解,原油自動采樣系統是霞山海關首次在30萬噸級公共油品碼頭的原油卸貨管道上,接入帶流量計的原油自動采樣裝置,創新集成流量監測、伴熱輔助、算法預警三大模塊于一體,實現采樣頻次智能化控制、滿足全油品種類采樣、異常情況自動報警,打造進口原油自動取樣智能化模式。
霞山海關查驗一科副科長韓宇表示:“進口原油自動采樣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船舶夜間靠泊無法作業的難題,實現無感通關,保障進口原油全過程監管規范、安全、高效。按照年均2000萬噸卸油量來計算,可以為企業節約滯期費超1300萬元。”
該關將進一步發揮湛江港作為世界級深水港的資源優勢和區域物流通道作用,強化我國南方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物資主要流通中心地位,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粵西地區及區域外貿高質量發展。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