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市博物館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踴躍參與。(9月16日《湛江日報》)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如約而至,這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傳統佳節,以其特別的民俗和獨有的文化內涵,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共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不僅僅有著美麗的傳說,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更包含著中國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各地推出豐富多彩的特色文旅活動,讓人們感受濃郁傳統文化,共享中秋之美。
提起中秋節,在中國人的記憶里,都有一輪明月;在中國人的回望處,都有一個故鄉;在中國人的內心中,都有一種味道。然而,如今過好中秋,又不能僅僅滿足于沿襲傳統民俗活動。挖掘、傳承中秋傳統文化內涵,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多做文章、大做文章、做新文章,方能讓中秋文化更加可觀、可感、可體驗。
在創新表達上下功夫,首先是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自古以來中秋的文化傳承缺不了詩詞歌賦的傳頌,少不了民間活動的傳承,這些文化符號讓節日內涵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時至今日,一些地方推出了跨界快閃、國潮演藝等活動,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兼顧年輕人新潮、時尚的消費喜好……這些“潮”味十足的活動,在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內涵的同時,又創新表達傳播形式,讓傳統節日充滿儀式感,又增加了其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在這方面,湛江今年也有不少別開生面的活動,如煙花秀、電音派對、草坪電影、漢服體驗……有的景區更是推出了“中秋奇幻夜游”“星空市集”等活動,帶來了別致的傳統文化體驗感。
賦予中秋佳節更多創新表達,還要用好社交媒體這個平臺。當中秋節遇上社交媒體,就會呈現出一些全新的面貌。由于各種原因,很多人中秋節不能回家,于是過節從“線下”轉到“線上”,不只是闔家團圓,網絡之上亦能感受到中秋佳節的熱烈氣氛。比如中秋節習俗、故事和美食等元素,通過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社交媒體的“二次創作”,有了更吸引人的創意表達。而且,關于中秋假期的“爆點”“段子”“話題”,讓人們得以分享自己的中秋假期活動和感受,這使得中秋節有了更多“流量”。在這方面,相關職能部門也應該認真挖掘湛江人過中秋的習俗、故事、美食和當下的新潮活動,制作成短視頻加以推廣,傳承傳統節日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城市形象“活”起來。
深入挖掘中秋傳統文化內涵,需要在傳承中堅守、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表達中把“在湛江過中秋”變得更動人。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