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東南面臨雷州灣,擁有海岸線一百多公里,太平鎮的海產品豐富美好,其中“灶蟹”就是湛江海鮮美食之都著名的海鮮之一。
所謂“灶蟹”,就是在蟹灶里捕捉到的海蟹。在太平海域的海嶼、海灘或圍堰里,常常看到人們捉拿灶蟹的身影。這是耕海漁民十分了解海蟹的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后,采用“筑巢引鳳”的方法筑灶捉蟹的情景。
海蟹的生長過程要經過幾次脫殼才能長大,脫一次殼就長大一次。當海蟹長肥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脫殼,它就要找一個“洞穴”來完成脫殼這個過程,而蟹灶就是它脫殼的最佳選擇環境,這也就是蟹灶里的海蟹最肥的原因。耕海漁民在海嶼、海灘、海堰地方的海草坪上挖筑一個個洞穴形如火灶,筑成一排排,洞穴后面打通一個孔可通風透氣,洞穴蔽日遮雨,這就是挖筑成的蟹灶,在漲潮時海里的肥蟹隨著漲潮而來,引誘海蟹自行爬進洞穴(蟹灶)內安穩脫殼,這時候待退潮后,耕海蟹民就可以輕松地從蟹灶里捉拿到灶蟹了。
灶蟹不像養殖的赤蟹(膏蟹)、青蟹、奄仔蟹、水蟹、毛蟹吃養料。灶蟹是食天然海里微生物長大,在淺海里和海灘涂上充盈著自然生態的元氣。當它進入灶窩里“休養”生活時已是背青腹滿肥得長膏。也有的灶蟹儲足了能量呆在灶窩里,大潮大浪,狂風暴雨,它安然無恙,又不會受到其他海動物的侵犯,它便默默靜靜穩穩地脫殼成軟蟹。
在湛江人眼光里,灶蟹是“物以稀為貴”,味道是海蟹類上等。灶蟹具有超越于其他蟹類的特點:殼薄螯大、肥圓飽滿、肉質白嫩、脂膏橙黃、甘香不膩,十分受青睞。來太平集市轉轉海鮮檔的人,眼光總要落在那滿筐灶蟹里,吃海鮮,誰又經受得住這灶蟹的誘惑呢?
太平灶蟹早有盛名,曾經作為貢品贈送。豐年里,佳節到,貴客來,辦酒席,灶蟹都是在餐桌上唱“主角”。有灶蟹就是頂級的招待。灶蟹的食法是清蒸至熟,每只用刀切成兩半,盛在白瓷盤里映襯出色澤鮮艷、黃里透紅的餡體,用手扒開蟹殼有糊狀的膏油露出,它的膏質香醇不膩,肉味豐腴壓倒臺上其他佳肴,食來香氣洶涌、齒隙留香。吃一只太平灶蟹,一口嘗盡蟹類精華之美味,這味道無法忘懷,“回味”兩字的詞義就會真正體驗領悟了。你來到太平吃灶蟹,將感受到太平這地方有另一種福澤的綿長。
灶蟹也有豐收的季節,它依時令而來,順應天時。有言道:“秋風起更鮮美。”灶蟹活力強,離開海域有七天活期,所以也便于分揀成等級裝袋、打包運銷外地省份營造成一種產業。
人們隨著生活富裕,生活發生了質的飛躍,吃灶蟹的人多了起來,現在太平的灶蟹“物以稀為貴”了,平時卻不容易買到,即使有擺賣,價格也飆升到令人咋舌了。闌珊酒宴,灶蟹上席已成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