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才聚,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鋪就組團結對幫扶振興之路。在“百千萬工程”這股澎湃的潮涌中,人才成為推動徐聞縣發展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徐聞縣聚焦區域優勢,堅持幫扶掛圖作戰,以貫徹落實《湛江市人才工作提質年行動方案》20條措施為契機,加強幫扶工作隊人才聯動協作,使得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推動人才勢能轉化為鄉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動能,把幫扶“規劃圖”變成“實景圖”,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見行見效。
聯動派駐幫扶
“橫向+縱向”聚勢發力
自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廣東省駐鎮幫鎮扶村制度將支持重點從農村移至鄉鎮,向鎮級層面派遣駐鎮幫扶工作隊,組成“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志愿者+金融、科技人才”的幫扶團隊,以組團式力量下沉基層。
徐聞縣匯聚廣州南沙區4支工作隊和省、市直單位10支工作隊的“橫向+縱向”幫扶團隊,強化上下協同和左右聯動的幫扶工作體系,充分利用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耦合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元化力量,齊心助力鎮村一體化發展。
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聚焦“百千萬工程”目標任務,廣州南沙通過整合駐徐單位農業農村局、東涌鎮、萬頃沙鎮、大崗鎮等橫向幫扶資源,專設對口幫扶協作工作組,聯合印發《南沙區與徐聞縣對口幫扶協作工作方案》《廣州南沙對口幫扶協作湛江徐聞工作組工作會議制度》等機制,明確幫扶工作任務,以“徐聞所呼、南沙所應”同頻共振聯動方式,聚力于產業開發、招商引資、營商環境、民生幫扶等方面,深入開展精準幫扶,實現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結伴相行,幫扶隊伍日益壯大。在“百千萬工程”號角吹響下,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廣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廣東海洋大學等48個單位組團締結開展縱向幫扶,注重上下聯動,集中資源力量重點攻堅,全力開展各項工作,為“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能。
“我們制定《徐聞縣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圍繞縣域特色產業發展需要,聚焦鎮村發展需求,全面摸底14個鄉鎮實情,按需選派科技特派員、‘三支一扶’人員、高校畢業生志愿者和金融助理等110人參與幫扶工作,采取結對幫扶、技術下沉等形式,把智慧力量聚焦到鎮村一級。”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直以來,徐聞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選派了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優秀科技特派員到基層服務,實現了全縣特色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全覆蓋,有力助推鄉村振興。當前,駐鎮幫鎮扶村“橫向+縱向”的幫扶干部人才276人,選派39名駐村第一書記,匯聚發力落實707個幫扶項目,總投資6.4億多元。
精準聯農帶農
科技人才推動產業振興
初夏,恰是搶農時促豐收,田間地頭幫扶忙。這是科技人才“組團式”下沉到徐聞產業園區、種植基地送技術,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真實寫照。
徐聞縣依托對口幫扶工作隊資源,對接建立“幫受兩地”聯席機制,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的小微企業進行精準幫扶,引導更多專項政策、幫扶力量和資金資源向鄉村產業集聚。
為擴大聯農帶農覆蓋面、引導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紅利,全縣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構建“幫扶工作隊+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科技特派員+農戶”等聯農帶農方式,解決農戶分散經營生產、市場銷路不暢等問題,豐富延展產業鏈條。如廣州南沙駐前山鎮幫扶工作隊進駐以來,引進華南農業大學專家人才和技術團隊,建立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完善田頭小站、冷庫等配套設施,以“種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銷,帶著一起富”的聯農帶農模式,促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走進曲界鎮田洋村菠蘿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切割小菠蘿和打包菠蘿鮮果。“多年來,我們種植菠蘿的技術含量低、管理不科學,收益效果不明顯。自從有了幫扶工作隊支持,指導抓好菠蘿標準化生產,我們畝產收入較以往增長了15%,利潤也有了較大增長。”合作社負責人笑著說。
據了解,該鎮幫扶工作隊在優化菠蘿品種種植基礎上,與熱科院南亞所就技術和種苗支持達成一致,探索“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聯合“企業+科研團隊+農戶”開展品種替換種植試驗項目,拓展開發新品種種植,著力打造徐聞菠蘿知名農業品牌。
在幫扶工作隊的帶動下,和安鎮引入12家企業幫扶,盤活撂荒地資源,打造斑蘭葉產業鏈示范種植基地和鄉村振興幫扶加工車間,形成“產銷+加工”產業鏈條經營模式,年產值約1200萬元,每年提供超400個就業崗位,帶動經濟增收2400萬元;角尾鄉堅持民宿旅游發展,通過引進鄉村實用人才、培育技能人才、強化人才服務等活動,以“人才+鄉村旅游”推進“南極村管家服務示范站”運營管理,培訓50多名民宿服務專業人才,為民宿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構建“人才飛地”
借智引智筑平臺推發展
“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以科技為支撐,將特色農業打造成富民產業。”這是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服務站徐聞總站(俗稱“牛哥驛站”)一眾人的理念。就在前山鎮牛哥驛站示范基地,“做牛人,干牛事,出牛品”口號激勵著科研人才和返鄉創業人員,深入田頭搞科研、解難題,吸引3名退休教授自愿成立“技術后援團”,引流6個返鄉創業團隊扎根家鄉發展。
近兩年來,徐聞縣致力于構建“人才飛地”模式,以應對自身發展短板,積極推動在南沙區設立“反向飛地”,充分利用南沙自貿區政策優勢,引導企業在南沙注冊,在徐聞投資建廠。以“人才飛地”模式為核心,搭建有效平臺、完善相關機制、強化資源保障,靈活運用飛地模式引進人才,向發達地區“借智引智”,解決基層引才難題,破解人才、資金、平臺、創新等瓶頸。
邁陳鎮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南海研究所、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幫扶工作隊深度合作,依托珠三角地區人才優勢高地和幫扶工作隊資源力量,在鎮域外建立“人才飛地”,建立集聚荔枝良種研發、創新人才引育、渠道企業孵化與市場營銷為目標的人才平臺,打破人才區域限制,賦能荔枝產業發展。
此外,徐聞縣還完善“走出去”調研制度,通過“走出去”學習海南鳳梨產業鏈等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為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時,在建好的徐聞冷鏈物流園基礎上,進一步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加大冷鏈人才團隊和配送團隊的培育力度,為農戶提供田頭直發、速凍入庫、冷鏈加工、對接銷售終端等服務,推動產業鏈延伸提質,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優化,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