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徐聞縣
藏著這么一個
由江南世家南遷創建
歷史跨越宋、明、清三朝的古村
該村歷史上有百人以上入朝為官
宗祠曾獲康有為題字
它便是徐聞四大古村之一
——那練村

英豪輩出飲譽三雷
那練村始建于南宋光宗紹熙初年,迄今近九百年,是由舉人駱福源始創,駱福源為江南浙江省金華府義烏縣人,曾出仕福建泉州,退居嘉禾里,于宋紹熙年間復出任徐聞教訪,成為中原文化南下傳播的先驅者之一。
那練村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至今
皆為單一族人(駱氏)居住
村民一代傳宗一代,外姓沒有遷入
歷史久遠、族屬單一
這在整個華南地區都實屬罕見
江南駱氏自建村以來,英豪人才輩出,為中原文化南下,促進當地文化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曾創造徐聞縣教育領域內的多個第一。


駱大星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授課。圖源網絡
到了民國初期,駱家仍然不改書香門第之風,相繼誕生了徐聞第一個北京大學畢業生、第一個中山大學畢業生、第一個西南聯大畢業生,也誕生了曾參與我國“兩彈一星”研究的專家駱大星,為國家原子能領域作出重大貢獻。 如今,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仍有多位那練人活躍于學術、教育、科學、文學等領域傳承自宋朝起傳揚至今的書香之風古跡述說光陰故事
走進那練村
整個村落如一座露天博物館
展示著古村800多年的歷史底蘊
也既展露著古村八百年歷史底蘊
也顯露著那練村江南文人的書香基因
在文化廣場內
一座那練駱氏文物館赫然在目
隨著鐵門緩緩推開
古村千年傳承的秘密
也走進我們的視野——

據當地村民介紹
隨著時代變遷
村內多數古建筑已經消失
為保護村里分布諸多的
自宋朝傳下來的古跡文物
那練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史館
將僅存不多的文物
搬運到館中
記錄村里的文化歷史


村民說
那練村傳承千百年,人才輩出,現如今有多個古墓碑在外流離失所,這些古碑記載了駱氏家族的豐功偉績,我們村里人見到了便買了回來,保存在文物館內。此外
村中還散落著不少古跡遺址
↓↓↓
宋代古井
那練村內現存有一口古井
自宋代徐聞縣教諭駱福源
卜居那練時己開鑿
自建起后供全村飲用了800多年
如今經修繕維修后保存完好
成為記錄宋朝至今人民生活的珍貴文物

原立于井口旁的石洗池歷經多年風化嚴重
但仍能看到石壁上的刻文
“泉州嘉禾里弟子石宗施,
宣和七年乙巳歲季夏口詳題。”

外翰第

村內現存有清代“外翰第”一座
意指有地位的文翰人家的外衙
表明家世顯赫
或藉以弘揚祖德,啟裕后人
外翰第墻面仍保留著百年前的磚材和壁畫
畫中花鳥蟲魚隱約可見,栩栩如生


那練駱氏登科坊
在徐聞縣城舊縣署西邊
曾立有那練駱氏登科牌坊
橫跨于西城門至城內古石板大道之上
與貴生書院相毗鄰
據查考,登科坊是明王朝為那練村人駱效忠登科出仕,任廣西郁林知州,為官清廉,如一簾秋月,明崇禎皇帝特授建“登科坊”紀念,以表彰其功業。
坊前立碑刻文曰:“文武官員,到此下馬”。駱崇璧公古宅

駱氏宗祠
明萬歷年間
那練駱氏家族曾在舊徐聞縣城中
建立駱氏宗祠
據悉
宗祠大門頂端的灰匾額上
原有康有為的親筆題書
該牌匾如今已被破壞
只能從過往圖片中進行考證


當前
湛江市正大力推進古村落保護項目
倡導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
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價值
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和修復
助力鄉村振興
希望未來
有更多像那練村一樣的古村落
可以被發現、并得到切實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