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能源產業是壯大地方工業、做強第二產業的重要舉措。當前,雷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奮力打造保障工業與生活用電正常需求的大容量能源“充電寶”。
人間最美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雷州市零碳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二期)——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項目(下文簡稱“英利儲能電站”),由國企雷州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稱“雷發集團”)下屬子公司投資建設,其一期項目工程歷經400多天的施工建設與并網調試,于4月26日正式投產運營,將成為粵西地區首個以大容量集中式儲能電站為主體的虛擬電廠,有助于湛江乃至廣東地區優化電源電網結構,對粵西地區能源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
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項目一期建成投產。
高效轉化 零碳續航
坐落于廣東湛江農墾幸福農場內,英利儲能電站一期項目,占地約54畝。從空中俯瞰,在紅土大地上,大小一致的乳白色“集裝式”儲能電池預制艙有80組,如一個個巨型“充電寶”星羅棋布。其電化學儲能電站建設規模為200兆瓦/400兆瓦時,概算總投資為11.07億元,設計使用年限為10年。
據介紹,英利儲能電站計劃分兩期建設,總占地面積約147畝,總投資額34.5億元,建設電化學儲能電站規模600兆瓦/1200兆瓦時,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華南區域最大的新型儲能電站。
走進英利儲能電站中控大廳,滾動大數據的智能藍色大屏上映入眼簾,跳動的數據得到智能化管理的“加持”,工作人員正忙碌著進行電能的調控。
儲能電站是如何工作的呢?據工作人員介紹,儲能電站的充放電過程是一個精密而高效的能量轉換循環。在充電時,通過電網將電能輸送到儲能電站的大容量電池組中,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放電時,化學能再次被轉化為電能,并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供給電網或用戶使用。整個充、放過程安全、穩定,為電能的可靠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項目的投產運營,將大大提高500kV安瀾供電片區的供電能力。它在用電低谷時充滿電,在用電高峰時釋放電,能有效提升湛江雷州地區新能源的消納能力,減小網損,緩解廣東西部電網的調峰調頻壓力。同時,還能作為保障電源,提升湛江南部電網的防災抗災能力,確保電網運行的穩定與安全。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儲能電站還具備參與黑啟動服務,保障電網系統在遭遇突發事件后能夠迅速恢復供電的能力,為雷州地區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此外,儲能電站作為調峰調頻的大型“能源調節器”,在整合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保障夏季用電高峰時的電力供應,還能為工業園區的用電提供穩定保障,有力推動湛江雷州零碳現代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
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工作人員在作業。
雷發儲能 驅動未來
雷州市地處雷州半島中部,緯度較低、陽光充足,年均可達1846.9小時,是太陽能豐富區,又兩面臨海,東西海岸線綿長,風力資源豐富,發展光伏、風電等綠電的基礎好,綠色能源發電量富余,可由于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需要通過調峰調頻來維持電網穩定,而電網側儲能電站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可實現平滑負荷曲線,削峰填谷。
雷發集團緊緊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目標、強化政策驅動、聚焦新能源產業、賦能綠色新能源革命,積極籌建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8月通過立項審批,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項目應勢而生,并在獲得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下,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
面對交通、氣候等多重困難挑戰,雷發集團及各參建單位砥礪奮戰,攻堅克難,大力推進項目進度。從2023年4月開始儲能預制艙吊裝,到線路安裝、主變架設、站內外塔基豎立、能量自動化管理系統搭建、綜合辦公配套設施等建設,歷時數月,于2024年1月基本完工,2024年2月主變順利完成送電進行試運行,英利儲能站項目施工建設圓滿“收工”。
英利儲能電站建成投產后,每年可上網電量超2億度,相當于12萬居民全年用電量,實實在在增進民生福祉。
“英利儲能電站建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是業內新型儲能電站的典型模式,也是新型電力系統重要的支撐手段、靈活調節的資源力量,也是科技交流、展示成果的重要平臺。南方電網將繼續與各參與電網運行的儲能電站之間緊密合作,確保各項工作高效精準對接。”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專職委員、特級戰略技術專家、儲能與可再生能源重大科研團隊總負責人鄭耀東教授說。
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項目中控大廳。記者 黎陽明 攝
能源提質 領跑工業
近年來,雷州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良好的能源發展基礎條件,先后引進了大唐國際、粵電等大型央企、國企,推動了火電、光伏、風電、儲能等一系列能源產業的發展,能源產業已逐步成為提升工業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夯實工業之基,激發產業之能。雷州市委書記吳松江表示,英利儲能電站的建成投產,是雷州深入踐行國家“雙碳”目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能源產業發展的又一成效,也是雷州市委、市政府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助推雷州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目前,雷州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建立健全有利于能源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發展能源產業,對壯大地方工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著眼于效益最大化和保障地區電能穩定性,奮力形成以“能源開發—高載能產業—下游延伸”的資源綜合利用模式,確保英利儲能電站正常運營,為雷州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作出新示范。
雷州英利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
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對新型電力系統有什么作用?
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承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前提,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最大化消納新能源為主要任務,以堅強智能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源網荷儲互動與多能互補為支撐,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開放互動基本特征的電力系統。
隨著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環境污染形勢嚴峻,電能成為主要能源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電能不便儲存,用電高峰時低谷時造成大量發電產能閑置、棄風棄光情況嚴重、電網投資過大等諸多問題,而新型儲能的發展可以解決大部分電能的缺陷帶來的問題。
2017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我國第一個儲能產業指導性政策《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發布約1700余項與儲能技術相關的政策,在這些政策推動下,我國累計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34.5GW,預計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或將超過抽水蓄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