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大陸最南端旅游,一定要去的地方,那就是菠蘿的海。它就在徐聞縣曲界鎮,被譽為“中國菠蘿之鄉”。愚公樓菠蘿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自被定為省首批典型鎮以來,曲界鎮立足資源優勢,以“頭號工程”抓實“百千萬工程”,著力發展壯大鎮域經濟,夯實菠蘿特色產業基礎,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全民參與,努力構建產業融合與生態協調的典型鎮發展新格局。當前聚焦菠蘿特色,發展菠蘿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延長產業鏈,助推“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在途經曲界的主干道上,基本安裝上菠蘿造型的景觀路燈,格外醒目。這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能看到“菠蘿”,菠蘿不僅成為地方產業的特色,還逐漸成為地方文化符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目前,曲界鎮正在對“菠蘿的海”3A級景區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規劃“1+2+1+N”文旅融合標桿,短期內形成一批既鄉土又時尚的打卡點,增強旅游吸引力。啟動“歸鄉人”計劃,吸引鄉賢回鄉創業,創建“菠蘿的海”樹下咖啡、菠蘿公社民宿,建設菠蘿特產中心,豐富游客體驗。
菠蘿的海航拍圖
來自“海”的新名片
中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基地,既不在海南也不在臺灣,而是在廣東徐聞縣。這個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小縣城,在生產中國近一半的菠蘿的同時,也形成了中國最為壯美的菠蘿種植景觀帶。有趣的是,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見到此美景之后嘆為觀止,脫口而出了一個雅致的名字——“菠蘿的海”。 從此,“菠蘿的海”就成了徐聞一個美麗而浪漫的雅號,開始傳播開來。
在徐聞縣東部,菠蘿園漫無邊際,連片約35萬畝,是中國名副其實的“菠蘿的海”。目前,徐聞縣菠蘿產量達70多萬噸,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強,成為中國菠蘿生產第一縣。
“菠蘿的海”大地曲線優美,起伏舒緩,田園一年四季色彩斑斕,與散落其間的村莊、巨大的白色風車群共同構成了一幅獨具魅力的熱帶生態農業畫卷。在菠蘿的海,天空瓦藍如洗,風車悠悠轉動,紅色的小路蜿蜒消失在美麗的深處,空氣里飄逸著淡淡的菠蘿清香。漫步于大地精心編織的錦緞間,每一眼張望,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幸福的享受。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贊譽:“徐聞以菠蘿制造了中國罕有的壯美景觀。”
特殊的低坡丘陵地貌和典型的小地域氣候造就了菠蘿的種植天堂。漫無邊際的菠蘿鋪滿丘陵山野,“菠蘿的海”大地曲線優美、起伏舒緩、色彩斑斕,構成了一幅獨具魅力的熱帶生態農業畫卷,被譽為中國的“普羅旺斯”和“北海道花田”。
“菠蘿的海”核心區的田洋火山口蘊藏著5000萬噸的硅藻土和炭泥,火山口內的龍門村有400多棵上百年的老樟樹,它們都具有清除污濁空氣,除臭和放出新鮮空氣的特殊功能,所以“菠蘿的海”空氣富含養生的負氧離子。
徐聞菠蘿在每年農歷清明前后上市,迎來豐收的季節,走進田園品嘗美味,與農民共享豐收的喜悅。此時,空氣里飄逸著淡淡的菠蘿清香,甜蜜體驗別有風味。這個時間段,也是最適合來到“菠蘿的海”游玩的季節。
美麗的菠蘿的海
來自“七彩田園”的傳說
菠蘿的海”屬丘陵緩坡臺地,地形如波浪般平緩起伏,故得此名。古時書生曾書上聯“曲水曲山,曲曲前途到曲界”。菠蘿在不同生長時期,葉片顏色變化萬千,有黃、黃綠、翠綠、濃綠、淡藍色,點綴上金黃色的果實,配上極具色彩感的紅土地,形成一幅色彩斑斕的大地景觀。
剛種下的菠蘿株是藍綠色的,隨后慢慢變成綠色,爛掉再翻土的則是紫灰色。而菠蘿在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中也會有多種色彩,菠蘿花是紫紅色的,菠蘿果則是從綠色慢慢變成金黃色。因此,由于成長期不同,每塊菠蘿地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配上極具色彩感的磚紅土地,就構成了七色彩帶。
樹下咖啡。記者李忠 攝
鄉村旅游線路推介 去看“海”的顏色
菠蘿的海——
菠蘿的海是中國最美的田園之一,被譽為“北海道的花田”、“歐洲的田園”,這里有最美的地平線、最美的田園、最美的鄉村、最美的果實。田洋火山口上悠悠轉動的風車,多彩的菠蘿園讓你體會到童話般的景致。這里種植菠蘿數十萬畝,無論何時到訪,這里都能呈現“七彩田園”風光。這里有一條被評為廣東的最美公路,還有新建的7公里公路,作為2024年徐聞馬拉松賽道綻放光彩,贏得好評如潮。跑馬拉松,吃菠蘿,賞美景,體驗一場甜蜜的體育賽跑。
田洋火山口——
典型的瑪珥火山口,火山盆地底部約6平方公里,盆地底部有村莊和萬畝良田,有世外桃園般的景致。沿火山口邊高地可環行一周,是欣賞菠蘿的海和火山田園的絕佳處。
龍門生態村——
龍門村是田洋火山口內的村莊。村中保留著250多棵盤龍狀的老樟樹,潺潺流水繞著老樟樹流淌,透過嶺南建筑的漏窗,遠處的風車、菠蘿田園、綿綿起伏的大地曲線為你畫出了一幅幅恬靜的小景。火山口沉淀了百萬年的硅藻土和泥炭土與老樟樹一道送出最新鮮的空氣,讓你進行一次最養生的氧療。
在這里能參加萬家菠蘿宴,吃一頓菠蘿炒飯,那是一件極其榮幸的事,因為這是炒自被譽為湛江第一鍋的“菠蘿鍋乸”。萬家菠蘿宴一如既往承載著來自“菠蘿的海”核心區村民們對“長壽”“平安”“吉祥”“豐收”的祈福之意,也充分展示了“長壽之鄉”的淳樸鄉情和溫厚底色。
吃菠蘿——
如今,在徐聞,食客們吃菠蘿的方式五花八門:菠蘿飯,菠蘿牛肉、菠蘿魚、菠蘿排骨、菠蘿罐頭,鹽漬菠蘿……豐富多彩的菠蘿宴,每年都會讓不少游客慕名而來。還有鮮切小菠蘿、菠蘿酥、菠蘿月餅、菠蘿果脯、菠蘿果餡、菠蘿果汁、菠蘿干、菠蘿酒等加工食品,備受市場歡迎。
品咖啡——
如今,在菠蘿的海也可以品嘗到菠蘿拿鐵咖啡。這是由一個返鄉創業人員創辦的樹下咖啡。板橋水庫畔,萬畝菠蘿園,樹下咖啡店就在一渴大榕樹下,游客可以一邊看“海”,感受菠蘿的海的“海風”,還可以品“咖啡”,享受閑時時光,放空自己。
住民宿——
目前,正在謀劃建設菠蘿民宿、餐廳,賦予菠蘿造型,融入菠蘿元素,可供游客在菠蘿的海享受星級服務,體驗不一樣的田園生活。
目前,由菠蘿制作而成的有菠蘿酥、菠蘿果醬,還有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菠蘿月餅,賦予了“土特產”新的內容、更高的價值,文化賦能菠蘿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既吸睛又吸金,贏得好口碑。同時,更好地實現了在菠蘿產業領域的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賦予文化內涵的果實:菠蘿月餅
來自徐聞“菠蘿的海”的菠蘿月餅,將“菠蘿的海”自然美與中秋的文化美融合,鄉情融入到月餅中,創新出獨特口味。由徐聞優質菠蘿果肉制作而成的金黃內餡,濃郁的徐聞菠蘿清香瞬間在口腔中漫延,細細咀嚼,餅皮的酥和菠蘿餡的果膠口感,讓人回味無窮。有純菠蘿味、蛋黃菠蘿味等口味,把清甜的菠蘿味道融入其中,傳導到味蕾上。
目前,徐聞有各類菠蘿加工企業31家,加工產品從單一的罐頭制品到鮮切菠蘿、菠蘿烤魚、菠蘿月餅、鳳梨酥、果汁果酒等。從賣鮮果、到賣鮮切果,再到如今的菠蘿月餅,從日常水果到加工配菜到節慶禮品,“12221”帶領果農不斷打開大市場,徐聞“菠蘿的海”成了果農的“黃金海”,廣東“土特產”走上工業化的進階之路。
曲界地名來由
曲界鎮境,明清時期,隸屬徐聞縣積善鄉。民國初年沿清制;民國20年(1931年)設立曲界鎮,屬徐聞縣第二區(也稱上東區),區公所在曲界圩;民國30年裁區并鄉后,仍設曲界鎮。建國后,1949年末改稱仙曲鄉;1950年5月起屬第二區;1957年撤區后稱曲界鄉;1958年10月成立曲界人民公社(也稱衛星公社);1983年改為曲界區;1987年復稱曲界鎮。
曲界圩,形成于清初。集圩住戶中,外地人居多,故稱為“客界”(一說“客街”)。相傳清代錦囊圩一書生要到雷州府應考,跋山涉水走了一天才趕到客界圩,一打聽才知道考期已過,他十分失望,在店鋪墻上寫道:“曲水曲山,曲曲前途到曲界。”這是出句,尚缺下聯。第二天一高州人到此賣藝,終于信口對上:“高才高德,高高武藝在高州。”此事廣傳,由此“曲界”代替了“客界”。當時主街為南北走向,市民常發生糾紛。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寧海巡檢司從海安移駐曲界圩,加強治安管理,并將主街調整為東西走向。以武衛久安之意,更名為武安市(圩)。后又稱曲界圩。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