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這些天,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和政協委員的提案沖上熱搜,引發熱議。
按往年的慣例,每到“兩會時間”,關于教育、醫療、消費、民生等話題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代表委員們都在關注啥?提出了哪些建議?我們一起來看!
談教育
“超前學習”、人才培養關注度高
據人民網發布的2023年全國兩會熱詞,“教育人才”一詞高居榜首。同樣,不少代表委員聚焦中小學生、高校招生、人才培養等,提出了一些建議。
· 關于中小學教育
“(超前學習)必須嚴厲禁止、嚴肅查處!”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的一番建議,得到不少網友的關注。
張志勇表示,很多學校不按國家規定的課程或課時授課。有的初中提前一年、高中甚至提前兩年結束新課,用于中高考復習備考。此舉易導致大量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成為所謂“差生”。
“超前學習”的問題存續已久,所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應該說這一建議有一定的可行性。
資料圖。
· 關于畢業生
數據顯示,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就業競爭十分激烈。對此。民進中央建議,適度延長保留應屆畢業生資格時限,進一步落實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
不僅如此,民進中央還指出,應搭建更多校企對接、國聘行動等就業渠道與平臺,對于招聘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在社保方面給予減免、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議引導高校畢業生入職高素質農民隊伍,既能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又能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滿足鄉村振興發展需求。
招聘現場。資料圖
· 關于人才培養
針對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山西省委會副主委、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雙少敏指出,應加大對中西部“雙一流”高校的指導和政策支持力度,調整優化區域高等教育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中西部高等教育體系。
“現在博士生一個月補貼大概3000元,我希望至少能提高到1萬元。”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則建議對博士生,特別是科技方面的博士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推動更多學生從事科創學習和發展。
談醫療
免費醫療仍是熱點
醫療作為人民群眾健康的基本保障,向來是兩會熱議的一個話題。今年,有部分代表委員在特定人群就醫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關于免費醫療
關于“免費醫療”,往年都有不少相關的議案、提案,今年同樣如此。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提出,建議6歲以下兒童、80歲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費醫療,并“盡快把全民免費醫療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從制度安排上把它放在整個國家政策體系的最高層次”。
連續4年建言“全民免費醫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今年的提案也更加成熟。
他建議,可以從基層衛生機構開始逐步推進免費醫療:“拿藥、治療都不用交費,不必要先交費后報銷,而是由醫保基金支付。真正做到基層首診,分級醫療。”
· 關于抑郁癥
近些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達24.6%,可以說每4個孩子就有1個存在抑郁傾向。
對此,民進中央建議將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來說,應優化中小學生精神衛生資源統籌和診療機制,加強心理門診建設,在縣級醫院實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專科全覆蓋。
資料圖。
· 關于罕見病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艾滋病科護士長杜麗群,今年繼續為罕見病群體發聲。她建議,設立省(區)級罕見病康復中心,酌情增加罕見病患者康復訓練項目和輔助用具的補貼力度。
“每一個小群體都不應該被放棄。”去年,杜麗群就曾把罕見病救命藥的藥盒帶到兩會現場,呼吁更多人關注罕見病患者。
談社會民生
關于休假,熱搜“爆”了
社會民生問題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每年都是兩會的“重頭戲”。今年,一些代表委員也給出了不少“接地氣”的建議提案。
· 關于休假
每逢節假日,有關“取消調休”“優化假期”的呼聲總是居高不下。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也帶來了相關的議案。
“春節作為中國人鄉愁親情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年味卻越來越淡。”因此,趙皖平建議春節法定假期放5天,取消調休制度,加上頭尾兩個周末,湊出一個9天長假。
有的代表委員則對現行的“雙休”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熊水龍建議試點開展周休日實行“隔周三休”制度,即首周休息一天,次周休息三天。全國人大代表、宜賓學院油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魏琴則建議每周實行單休日,每月末連休5天。
不過,從網友的反饋來看,不少人更希望擁有一個完整的雙休日。
· 關于就業招聘
近年來,“35歲年齡門檻”持續引發熱議。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建議從法律方面介入。他指出,應明確就業年齡歧視判定標準,增加監管處罰可操作性,對各年齡段勞動者給予平等就業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則針對企事業單位給出建議,表示應結合實際,對一些需要豐富經驗和閱歷的崗位向35歲以上群體傾斜。
目前,包括河南、貴州、天津、湖北等在內的多個省市,近些年都放寬了部分公務員崗位的年齡限制。加上代表委員們的建議,對于職場招聘來說相信會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談消費
提信心、擴內需、增補貼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關鍵。此前,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2023年將開展“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增強消費信心和活力。基于此,不少代表委員也紛紛建言獻策。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她將再次建議把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到1萬元。
“從5000元到10000元的跨度可能有點大,但現代生活需求變化也很大,提高個稅起征點,能讓年輕的工薪階層敢于消費。”董明珠稱。
這是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新能源汽車展廳展出的幾款新能源車輛。圖源:新華社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則關注汽車消費領域。他指出,目前消費者對大宗商品的消費欲望尚未恢復,我國汽車市場發展潛力也有待激發。
他建議,可以對新能源汽車消費實施持續補貼,并直接將優惠補貼給消費者,延續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
此外,對于旅游消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表示,為滿足游客需求,建議可以免費開放部分景區,尤其是國有重點景區。
“我們不能把所有風景都圈起門來收費,要讓廣大游客有得游、游得起、玩得好。”戴斌說。
談法治
多位代表委員建言立法修法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今年全國兩會,一些代表委員就不少熱點話題建言國家立法修法。
· 關于暴力行為入刑
目前,我國刑法對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往往以結果為標準,因而在對某些案件的判定上容易引發質疑。
因此,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袁小彬建議,應將輕微傷入刑。為確保罪責刑相適應和刑法謙抑性原則,可增加單處罰金,綜合后果與情節量刑,從而保障罪刑相適應。
· 關于網絡暴力
聚焦網絡暴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日前建議,應盡快出臺《反網絡暴力法》,并通過技術手段、黑名單機制等多管齊下治理網絡暴力。
據了解,這已經是李東生連續三年提出相關的建議。在他看來,目前反網絡暴力治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以具體化的法律條文指導司法實踐。
圖源:視覺中國
· 關于勞動權益
除此之外,李東生還建議修訂現行的《工傷保險條例》,將包括靈活就業人員在內的所有勞動者強制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疇。
事實上,包括東莞等在內的部分城市已試點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限制,但李東生認為“還不夠”,原因就在于其覆蓋范圍、認定范圍、繳納方式等存在局限性,難以有效維護靈活就業人員的合法勞動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也有同樣的看法。
對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皮劍龍建議擴大這類人員的社會保險范圍,將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納入到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同時,盡快啟動編纂勞動法典,以此解決目前的法律空白,構建全新的勞動法律規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