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通過“政府引導,部門支持,社會投入,農戶參與”方式,以項目資金撬動,鼓勵糧食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糧食加工、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服務組織發展糧食烘干服務,現有烘干中心(廠)40 家,擁有烘干機 266 臺套,日烘干能力共計 6908 噸,年烘干能力 24.69 萬噸(以年 烘干天數 45 天計算),水稻機械化烘干水平為 19.5%。
這些烘干中心的建成與運營,在臺風“暹芭”中及時烘干受災稻谷發揮了重要作用。下半年,市農業農村局將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強水稻節能環保烘干中心建設、進一步提高水稻機械化烘干能力的部署和要求,按科學謀劃、合理布局的原則,組織、動員農業龍頭企業、農機(種 植)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大戶等,申報省級水稻節能環保烘干中心建設項目,以此為契機,提升我市糧食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今年,省下達我市中央財政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51292 萬元,2022 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第一批)4771.07 萬元,我市已按要求撥付各縣(市、區),2022 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第二批)4553.76 萬元,目前,已制定工作方案,預計在 8 月下旬前將補貼資金足額兌付到農戶“一卡通”賬戶。上半年我市早造水稻承保111.06萬畝,投保43.96 萬戶次, 提供 11.1 億元風險保障。在應對“龍舟水”和臺風“暹芭”災情影響,我市實行應賠盡賠、應賠快賠。截至7月27日 ,早造水稻保險定損17.92 萬 畝,定損戶次22.67萬次,通過預賠、快賠4692.27 萬元。
我市將繼續加快推進晚造糧食投保工作,鼓勵承保機構在符合條件的產糧大縣優先選擇規模種植戶探索開展水稻種植收入保 險試點,不斷加強金融保險支持糧食生產力度,提升政策性水稻保險災前防災預警能力和災后救災復產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